呼吸機已成為繼口罩、測溫槍之后,最緊缺的醫療器械。疫情蔓延下,全球或面臨數十萬臺缺口。各國為應對呼吸機缺口,紛紛號召企業轉產,通用、福特、特斯拉、勞斯萊斯以及戴森等各界巨頭紛紛表示將轉產呼吸機。除此之外,中國呼吸機廠家接到多國政府訂單,更有國內企業現有訂單已排至六月。頭部廠商擴產、各界巨頭也加入跨界生產行列,能否共同扭轉呼吸機短缺的局面?
一、呼吸機產品存量較少,市場高端而小眾
由于新冠病毒對于感染者肺部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并且暫沒有廣泛承認的特效藥。引發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癥候群等并發癥時,唯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可以說,到治療后期,病人的生死完全取決于呼吸機。
但呼吸機原本也是一個小眾而高端的產業,呼吸機的造價很高,高端有創呼吸機價格每臺一般在40萬元以上,中端有創呼吸機價格每臺一般在20-40萬,低端有創呼吸機一般在20萬以下。主要場景是呼吸內科與ICU病房,無疫情時,大醫院一般常備十幾臺,小醫院或許僅有數臺。
此前在疫情期間,業內人士統計我國的呼吸機存量是8萬臺,對應人口13.97億(2019年統計),相當于每百萬人人均保有量57臺,歐美發達國家的人均占比稍高:英國擁有呼吸機存量5000臺,對應人口6644萬(2018年統計),每百萬人口人人均保有量75臺。
并且,呼吸機的使用壽命較長,一臺呼吸機使用五、六年的情況比較常見,經過售后服務,用上十年也不是沒有可能,因此對醫院來說,呼吸機不是消耗品,生產廠家往往因此控制產能。
二、全球供應鏈受阻,呼吸機企業產能受限
本次緊缺的醫用呼吸機,能細分為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按照氣源的不同,呼吸機也可以分為電動呼吸機和氣動呼吸機,兩者的結構不同,因此相關零部件也有差異。其中電動呼吸機結構比較復雜,適應范圍較廣,氣動呼吸機則比較簡單、輕便。
公開資料顯示,呼吸機行業產業鏈由上至下可依次分為:
上游原材料和軟件芯片供應商
中游本體制造企業
下游流通和應用場景
其中,上游呼吸機組成部件包括壓縮機、風機、傳感器、電路板、過濾器和閥門等。軟件、芯片則是呼吸機大數據處理的關鍵所在。
來源:頭豹研究院
從全球市場看,目前全球一半呼吸機制造商位于歐盟,其他主要產地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瑞士哈美頓,在全球呼吸機市場市占率達到四分之一,為全球最大。此外還有德國德爾格、瑞典Getinge集團以及中國的北京誼安等頭部企業占據半數以上的市場。
然而即使是瑞士哈美頓(Hamilton Medical)占據全球呼吸機產量的1/4,而在過去一年的產量也僅有1500-2000臺,平均每月生產100多臺,而如果該公司全力生產,月產能或可達到1500-2000臺。
一時之間更多呼吸機需求開始拋向中國市場
在3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介紹,目前,中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周產能約2200臺)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約占全球產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簽訂單量約2萬臺,同時,每天還有大量的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3月19日以來短短十天內,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2020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
但在需求暴漲之后,國內呼吸機廠商產能依難以滿足。2月份舉全國之力生產的呼吸機也僅有1.5萬臺。面對全球超過十萬臺的需求,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其背后很大原因在于,國內的呼吸機制造商在上游供應鏈中,渦輪壓縮機、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大多仍然需要依靠從瑞士的micronel、美國的霍尼韋爾、日本的SMC等公司進口。目前全球疫情蔓延,各國工廠產能下降以及國際航班大幅減少情況下,使得呼吸機核心部件的進口變得更加困難,以魚躍醫療為例,該公司在3月30日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公司呼吸機產量主要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供應,公司已采取各種措施穩定供應鏈,提高生產效率并安排員工加班生產”。核心部件供應受限,對產能的影響可見一斑。
三、技術壁壘較高,跨界生產不易
近日,包括特斯拉、福特、通用在內的汽車企業紛紛宣布與美敦力、Ventec等醫械企業合作加入呼吸機生產。然而與生產口罩、洗手液不同,呼吸機本身的技術壁壘決定了,跨界生產不易。
以口罩來對比,口罩在歐美和中國都是一類器械,生產技術和產品標準更容易實現。同時口罩的原材料主要以無紡紗布、熔噴布這兩種為主,較易獲得。這也直接促成了大批企業能夠跨界生產,緊急擴產。
而呼吸機卻屬于三類醫療器械,危險等級最高,產品標準要面臨監管機構更嚴格的管控;并且一臺呼吸機的材料少說需要上百個,供應鏈遍及全球。使用時間動輒2-3萬小時的特性,對于跨界生產企業而言,保證其長時間穩定工作難度極大。
要知道,即便對于專業的醫療設備制造商而言,生產一臺呼吸機也可能要花費多達40天的時間。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發言人也曾表示,“呼吸機制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熟練和專業的員工隊伍和嚴格的監管制度來確保患者安全。
四、疫情之后,我國呼吸機產業或將加速發展
國內的呼吸機產業鏈在此次疫情中正在經受考驗,受到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國內呼吸機生產廠商已經著手重整供應鏈,從國內市場尋找替代的關鍵部件供應商。這一轉變,在未來或將促使國內呼吸機產業鏈進行一次全面升級,進一步實現呼吸機的國產化,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老齡化加速,醫療需求勢必增長。在疫情結束后,對呼吸機的需求將持續存在,整個中國呼吸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
目前,中國呼吸機行業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未完全釋放,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行業參與者眾多,行業末端聚集了大量中小企業,企業規模較小,主要通過壓低價格來搶占中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中國呼吸機高端市場仍然被外資企業所壟斷,部分本土企業已經具備與外資企業分庭抗禮的技術實力,但由于行業進入時間晚,在品牌影響力上與外資企業還有很大差距。
伴隨中國對呼吸機質量控制要求日趨嚴格,未來,本土領先廠商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國產替代的腳步也將加速。而中小企業或將面臨本土領先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雙重壓力,企業之間的兼并收購進程加快,中低端市場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