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由于疫情,醫療器械產品一種接一種被炒熱,不斷有企業宣布加盟“抗疫大軍”。
自2020年2月1日至4月13日,全國超過2.8萬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額溫槍、消毒液、防護服、醫療器械”等相關業務,其中不乏華為、阿里、格力等各領域的“龍頭大佬”。
但與此同時,國際醫療器械巨頭強生的第一季度報告卻顯示,醫療設備銷售額在下降,并且強生并不是唯一一家在疫情中過得不安穩的醫療器械企業……
強生醫械業績下降8.2%
4月14日,強生發布了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第一季度營收為207億美元,同比增長3.3%,超出預期。
營收增長主要來源于制藥部門和消費者健康部門——制藥部門營收為111.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2.44億美元增長8.7%;消費者健康部門營收為36.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3.18億美元增長9.2%。
強生第一季度的醫療器械板塊成績卻欠佳,報告顯示營收為59.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4.59億美元下滑8.2%,其中高利潤率的用于骨科手術和視力矯正的產品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
強生把醫療器械營收慘淡的原因歸于近期的疫情,同時下調了2020年的預期營收。
強生預計,公司2020年營收將為775億美元至805億美元,同比下滑2.0%至5.5%;該公司此前預計2020年營收將為854億美元至862億美元,同比增長4.0%至5.0%。
強生首席執行官Alex Gorsky表示,“在醫療設備方面,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短期的負面影響,并預計這種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選擇推遲擇期手術,并重新部署醫院資源,以幫助受到疫情影響的患者。但是醫療器械歷來是一個強勁的市場,我們相信市場的基本面仍然保持不變。”
強生主營的醫療設備產品包括,用于微創及開放性手術(如傷口縫合、吻合器、超聲刀以及可吸收止血紗),電生理學(如導管及其相關技術)、骨科(如關節重建、創傷、脊柱、運動醫學、頜面以及動力工具),整形(如乳房假體)以及感染預防(如過氧化氫等離子低溫滅菌系列)等領域的醫療器材。
受疫情影響,全球都在取消或推遲擇期手術,以節省資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這導致強生的醫療器械業務在第一季度遭受了非常大的打擊。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地區的擇期手術不斷放緩,到3月中旬,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醫院也開始推遲或取消擇期手術。
在強生出售的醫療器械中,有2/3的產品是用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植入性手術。
另外,強生的高管還表示,疫情期間在家辦公,人們很少外出活動,受傷幾率變小,這意味著創傷性手術也大幅減少。
根據報告,第一季度,強生的骨科設備全球銷售額達20億美元,下降了6.6%,預計2020年醫療設備業務的銷售額將會減少70億美元。
不過,強生表示,醫療器械的銷售額下降是暫時的。強生首席財務官John Wolk預計從第三季度開始,外科手術可以得到恢復,情況將于第四季度得到進一步改善。
醫院手術量下降6成
疫情之下,受打擊的醫療器械企業不只有強生。
1月29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做好應對2020年春節假期后就診高峰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控制手術數量,按照手術指征安排手術時間,非急診手術延后擇期進行,并向患者做好溝通解釋。
3月底,國內心血管器械領域的龍頭樂普醫療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為3.32億元-4.20億元,同比下滑28%-43%。
廣州艾力彼的調查數據顯示,2月份,國內醫院的業務量和營收普遍出現下滑,其中近8成醫院的門診量同比下滑40%以上,超半數醫院住院量同比下滑50%以上,手術量下滑60%以上的醫院占比也過半。
樂普醫療表示,盡管抗疫相關產品業績顯著提升。樂普醫療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于3月11日已經獲得歐盟符合性聲明(DOC),被允許銷往歐洲市場。
截至3月27日,樂普醫療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已向亞太、歐洲及拉丁美洲地區發貨200萬余套。
樂普醫療的醫療紅外測溫儀(額溫槍)也已獲得歐盟符合性聲明,并且符合美國家電標準(FCC認證),但是這也難敵醫院門診量和手術量下滑對其他業務造成的沖擊。
但樂普醫療也表示,疫情造成的影響是暫時的。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平復,醫院的門診量、手術量都開始逐漸恢復。截至3月份,部分省份的手術量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70%以上,惡性腫瘤等期限手術將會得到優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