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癥正在逐漸發展為21世紀第三大疾病。在我國,由于自然環境惡化、工作壓力增加等因素影響,不孕不育癥發病率逐年提高,輔助生殖市場不斷增長。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我國輔助生殖的潛在市場約為 1200 億元,因此能夠吸引華大基因、萬孚生物等大企業入駐,近日微創醫療在輔助生殖市場也有新動作。
01、國產巨頭入駐輔助生殖市場
2020年7月22日,微創醫療子公司明悅按計劃順利完成在輔助生殖領域的1.3億元融資,本次融資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創投)及其旗下基金領投,本輪投資完成后,微創?明悅的估值將達到人民幣4.3億元。
微創?明悅成立于2018年11月,專注于輔助生殖領域的醫療科技解決方案,業務涵蓋取卵取精、配子及胚胎的冷凍和存儲、配子及胚胎的培養和處理、胚胎植入等輔助生殖周期各階段所需醫療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技術支持等。目前,微創?明悅已與多家知名醫院的輔助生殖中心及全國多所高校實驗室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02、輔助生殖 千億級市場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引自錦欣生殖招股書,含預測),中信證券研究部
當前全球主流的體外受精(IVF)技術可分為三類,其中第一代(IVF-ET)/第二代(ICSI)技術應用十分廣泛。IVF-ET針對女性不孕,解決了卵子問題;二代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SCI)針對男性不育,解決了精子問題;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S/PGD)是在此前兩代技術基礎上實現了胚胎的擇優選擇,可以篩選出一個沒有染色體疾病和遺傳病的胚胎進行植入。截至2019年12月31日,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披露,我國經批準的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17家,除公立醫院建設的生殖中心外,民營醫院附屬或民營資本注入的機構僅有42家,持有三代技術牌照的民營機構僅有2家。在目前行業空間廣闊,整體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優質的民營機構有望搶占市場,推動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03、跨境輔助生殖醫療正在興起
由于PGS/PGD費用較高,技術體系不成熟且涉及醫學倫理問題,第三代技術在我國未大規模使用。美國和東南亞部分國家(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已廣泛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但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發展并不落后,早在2014年,世界首例經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就曾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當前國內多數中心每移植周期的成功率大約是40-5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認為我國輔助生殖技術臨床妊娠率約為40%,活嬰分娩率達30%~35%。
04、微創醫療開辟新業務線
而輔助生殖版塊是微創剛剛孵化完成的業務,子公司上海明悅醫療的“水蓮單腔取卵針”于2019年上市。結合市場情況,未來該領域很有可能稱謂微創醫療的新一個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