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醫療健康需求的增加以及國家政策的指引,國內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國內植入性醫療器械企業不斷整合創新,不斷取得新的技術突破,植入性醫療器械的國產化能力持續加強,并日趨成為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內重要的突破口。未來,我國植入性醫療器械行業有望引領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國產化浪潮。
全景圖:下游醫療相關服務行業需求旺盛
從植入醫療器械產業鏈全景圖來看,植入醫療器械產業鏈主要包括了上游醫用材料行業、中游植入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下游醫療衛生行業和相關服務行業三個環節。
植入醫療器械行業的下游主要是最終消費者,產品通過醫院直接用于消費者,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決定了市場容量的大小,這些都影響和決定了植入醫療器械產品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隨著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社會對醫療成本的支付能力在不斷加強,植入醫療器械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市場規模:以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物銷售為主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快速發展,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我國植入性醫療器械主要分為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兩部分。
——血管介入市場
血管介入治療是經心血管穿刺途徑進入心腔內或心血管內實施診斷或者治療的技術,按照治療部位不同可以將血管介入器械分為心血管介入器械、腦血管介入器械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
盡管我國血管介入器械行業起步較晚,但在政策和市場因素的推動下,發展迅速。根據Eshare的測算,2019年我國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約為480億元,同比增長23.39%。
在血管介入三大細分市場中,心血管介入一直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血管介入市場格局有了新的變化,腦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的市場份額逐漸提升。2019年心血管介入市場份額為67%,腦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3%和20%。
——骨科植入市場
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以及關節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釘、脊柱內固定植入物、人工關節等。按使用部位不用可以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和其他。
得益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和醫療需求不斷增長,我國骨科植入類市場銷售規模不斷增長,由2014年的139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25億元。但受集中采購、國產“進口替代”等因素影響,近幾年骨科植入市場規模增長逐漸放緩。2019年中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304億元,同比增長16%。
2019年,骨科植入各細分市場占比情況繼續發生改變,關節市場夠來居上,超越創傷市場成為骨科植入排名第二的細分市場,并有望在近幾年內超越脊柱市場成為骨科植入排名第一的細分市場。
投資現狀:行業投資熱度不減
從需求角度來看,四個因素推動了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而老年人群在心腦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各類疾病中均占有較高比重;
另一方面,近年來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導致我國城市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其導致的城市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51%,這將大大促進心血管支架等植入醫療器械市場需求的增長。
此外,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醫療支付能力,且居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于種植牙、人工耳蝸等植入性醫療器械的需求不斷增加。據統計,城鎮居民人均衛生費用支出是農村居民的3-4倍,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和城鎮人口絕對數量的增加將極大地刺激城鎮醫藥市場需求強勁增長,同時伴隨著醫療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往被視為高端消費的介入治療也將更多的進入普通居民視野,對植入醫療器械需求形成強力的推動。
從技術角度來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大大促進國內高端植入性醫療器械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新材料技術作為當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日益繁榮,尤其是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發展迅速,在生物醫用材料、骨科固定等方面不斷拓展。
持續擴張的市場規模,加之需求的不斷增長,植入醫療器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投資兼并重組來實現快速成長。目前從中國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并購事件來看,中國植入醫療器械企業通常有兩種并購發展格局選擇:
◆ 專注細分市場,通過并購成為細分市場龍頭:如微創醫療、康輝醫療、創生醫療、九安醫療、陽普醫療、新華醫療專注于細分市場,通過并購成為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 多元化發展,并購成為行業巨頭:如邁瑞醫療、威高股份、樂普醫療已經通過并購走向多元化,成為醫療行業的領跑者。由此可見,目前國內植入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風口之上,投資熱度將會持續下去。
競爭格局:國內企業不斷進入高端化
中國植入醫療器械行業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高速增長期,以及2003年以來的調整期,行業正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在2009年出臺新醫改政策后,國內植入醫療器械行業迎來景氣周期,行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從企業競爭情況來看,國內植入性醫療器械企業數量眾多、普遍規模偏小。但行業規模快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技術的提升,植入醫療企業行業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產企業。
由于植入醫療器械產品性能、價格、品牌等多方面差異,植入醫療器械行業已經形成梯隊競爭格局:
◆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為主,這類企業在品牌、產品設計及銷售渠道上具有較強的優勢,特別是由于長期經營,已經在國際上獲得醫學界普遍認可,產品品牌認知度較高,目前在我國植入醫療行業處于主導地位。
◆第二梯隊主要是指國內年銷售收入在3000萬以上的植入醫療器械企業,這類企業一般是在某細分領域內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使得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同時這些企業正呈現出品牌建設階段特征,通過不斷努力,提高企業經營規模。
◆第三梯隊植入醫療企業在國內企業總數比重較大,這類企業由于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在與外資、國內領先企業的競爭中,第三梯隊企業面臨較大壓力。
雖然有些植入醫療器械企業在總體規模上競爭優勢一般,但其在細分市場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例如先健科技和華醫圣杰雖然整體規模沒有進入前十,但其在封堵器市場領域和樂普醫療三分天下;再如康輝、創生和威高三家企業雖在在植入醫療器械整體市場份額一般,但占據了國內所有骨科廠家銷售額的60%左右。
外資企業在我國占主導地位,但我國植入性醫療器械企業不僅通過投資重組整合各類資源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還通過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開發高端植入性醫療器械,以此通過不斷跨步實現高端化。
發展趨勢:再生型植入器械興起
隨著生物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工程學等學科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相互滲透,在組織器官的替代與更換領域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逐漸出現了一批人工器官來替代無法治愈的病變器官,但這些人工器官只能起到功能替代的作用,卻無法誘導人自體器官和組織的再生,因此修復再生因疾病、創傷導致缺損或功能障礙的組織器官一直是人類的追求和渴望攻克的醫學高峰。
目前,國內外生物醫學材料研究領域的方向之一是再生醫學材料的研究,并利用該類材料研發出由簡單的植入發展到再生和重建有生命的組織和器官(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使得植入人體內的器官組織不再會發生病變或有排斥反應,因此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將是醫用植入器械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