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PA)是一種非常常見的3D打印材料。聚酰胺材料通常用數字表示:PA-6,PA-11,PA-12,PA-66等,它們也被稱為“尼龍”。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聚酰胺是選擇性激光燒結-SLS、多射流熔化-MJF、高速燒結-HSS這三種工業級塑料3D打印技術中使用最廣泛的材料,在康復矯正器械、假肢、手術導板、運動防護頭盔內襯緩沖結構制造中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
由于3D打印零件表面易出現粗糙、多孔且呈現粉末狀的情況,這些微小的結構為細菌和真菌提供了繁殖的環境。這種情況尤其是對于需要貼身使用的聚酰胺3D打印醫療器械、運動防護裝置來說是不利的。
本文將分享一種能夠改善3D打印聚酰胺零件抗菌性能的新型表面處理方法。在依據此方法所開展的相關研究中,經過表面處理的3D打印零件與未經過處理的3D打印零件經過了微生物生長情況比對分析。
表面改性減少細菌附著
當前常用的塑料3D打印零件表面后處理方法包括涂層和機械打磨。機械打磨并不會將表面存在的微孔進行密封,并且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可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聚合物微纖維,因此尤其不適用于處理醫療呼吸設備中用到的3D打印零部件。涂層處理可以產生光滑、密封的表面,但是大大增加了后處理成本。
如果對于3D打印塑料零件的抗菌性要求較高,還有另一種方法是將粉末打印材料與抗菌顆粒混合,但是這種方式限制了材料的選擇,并可能降低材料所需的機械性能。
圖1 a)3D打印后的粗糙表面;b)BLAST技術處理后的平滑表面。
來源:Infinite Science
在相關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基于蒸汽的新型表面平滑技術,該技術被稱為BLAST(邊界層自動平滑技術)。BLAST 工藝在受控的環境下進行,可以均勻地平滑和密封難以到達的區域(例如3D打印零件的內腔和管道系統)。這一方法不僅僅適用于PA12、PA11等3D打印聚酰胺材料,也適用于多種其他熱塑性聚合物3D打印材料,例如TPU,ABS,ULTEM等。
在BLAST過程中,聚酰胺3D打印部件頂層經過回流處理,從而形成光滑、密封和易于清潔的表面(如圖1b)。加工后的表面分別通過了ISO 10993-5和ISO 10993-10的細胞毒性和皮膚刺激性測試。該方法的優點之一是完全清除了松散的半燒結顆粒。
材料與方法
研究中測試了由PA12 3D打印的12個零件, 其中6個經過BLAST技術處理,其余6個未經過處理。測試樣件是由惠普 Multi-Jet Fusion(MJF)3D打印技術制造的。
為了比較,研究人員使用Mitutoyo Surftest SJ-210表面粗糙度分析儀測量了已處理和未處理樣品的表面粗糙度。在進行表面處理前后分別在每個表面的不同區域進行五次測量,并取平均值。這項工作是根據ASTM標準ASTM D7127執行的。
抗微生物活性的測定是基于MOD ISO 22196:2011標準方法進行的。在35°C(±2)的相對濕度> 90%的條件下,測試時間為24小時(±1)。將樣品在65°C的干熱條件下滅菌1小時,然后針對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進行測試。
結果與討論
加工樣品和未加工樣品的表面粗糙度比較如圖2所示。通過BLAST處理,PA12 3D打印零件可以獲得Ra值低于1μm的注塑成型表面。如小標準偏差所示,經過BLAST技術處理的表面也表現出良好的重復性。
圖2?表面粗糙度結果
來源:Infinite Science
分析表明,經過后處理的3D打印零件已通過抗菌測試,顯示針對MRSA的細菌生長減少量為99.88%,針對大腸桿菌為99.78%,而未經后處理的零件未通過測試,顯示隨著時間的流逝MRSA的減少程度有限,并且大腸桿菌顯著增長。
3D打印零件抗菌性能的改善可以通過消除細菌生長的有利環境來解釋,即后處理消除了容易被微生物附著和生長的毛孔、松散的粉末以及粗糙表面的粗糙封閉區域。3D打印零件表面改性的物理性質使細菌附著和生長減少。
結果表明,測試樣品的極限拉伸強度沒有損失,斷裂伸長率(EAB)明顯增加,而楊氏模量則下降。斷裂伸長率的增加,是由于去除表面孔隙后,PA 12 3D打印零件表面上引起裂紋的部位減少了。此外在這類后處理設備中加工的PA 12 3D打印零件尺寸變化可忽略不計,保留了零件公差和細節特征。
結論
蒸氣型表面平滑處理后處理技術有效地減少了PA12 3D打印零件加工表面上的細菌附著和生長。在這方面,這一過程比標準的表面后處理和涂覆方法更有效,并且可以使增材制造零件更廣泛地用于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用于制造與呼吸設備相關的零部件。
參考資料:
K. Rybalcenko et.al. Surface process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articl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Infinite Science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