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其他行業的朋友和星哥交流,想殺入體外診斷行業,但是不太了解這個行業,覺得雖然體外診斷行業號稱千億市場,但是大部分市場還是在羅雅西貝等外企手上,而且每個細分領域似乎看起來都有很多競爭對手,似乎無從下手。老習慣,同一個問題問的多了,我們就寫一篇文章回應。
先來看一張圖:
?
?
讀者覺得哪個板塊最有機會?
?
直接給出我們的答案,分子診斷最有機會,原因如下:
?
市場前景不錯
?
新冠疫情以前,分子診斷占整個體外診斷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很小一個市場。新冠疫情讓這個市場迅速膨脹,但更重要的是,做了一個全民的行業科普,同時全球的分子診斷市場的基礎建設整體上了一個臺階。星哥經常打的一個比喻是這就跟高速公路鋪到你家門口,就等著大家去跑車一樣。目前國內二級以上醫院都具備了開展分子診斷的硬件條件,長期來看,這個市場是非常吸引人的。
?
總之,分子診斷是個不錯的市場,未來幾年也將保持較高的行業增速。
?
技術壁壘不高
?
新冠核酸檢測產品,國內去年號稱能做出來的企業接近200家,贏家都是那些能早一步拿到國內注冊證的企業,但是拿證......和技術水平關系很大嗎?無非都是外購的酶,探針引物和緩沖液。有一些分子診斷企業覺得自己技術很牛,有本事整出賽沛GeneXpert和生物梅里埃Filmarray這樣的產品,在國內第一家拿到儀器和試劑的III類證,那你是真牛13。二代測序的診斷產品也是同理,反正測序儀大部分來自illumina,這兩年華大智造的測序儀也比較猛。與其說是拼技術,不如說是拼誰家融資的錢最多。
既然技術壁壘沒有那么高,那么最適合跨界的朋友們來打打劫。
?
缺乏優秀的競爭對手
?
借鑒一下并購殺手丹納赫篩選行業的標準:“盡量避免優秀的競爭對手”。所謂的優秀的競爭對手,丹納赫舉的例子是豐田汽車、微軟、通用電氣等公司。
那么分子診斷行業的玩家的水平如何,不跟其他行業比,當下體外診斷行業最優秀的競爭對手在磁微?;瘜W發光領域,也就是邁瑞、邁克、新產業、安圖、亞輝龍、以及西南那家。
其實,目前這些分子診斷上市公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犀利。
?
凱普要是足夠犀利,就不應該給碩世發展壯大和逆襲的機會(截止6月11月,凱普市值90億,碩世市值95億);
艾德如果更加生猛,哪里會有燃石,泛生子這些企業美股上市的機會;
達安、科華上市多年,面對新冠疫情,圣湘、之江、伯杰這些公司一舉反超。
?
在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龍頭企業是根本不會給你彎道超車機會的。磁微粒化學發光領域,未來邁瑞應該是第一,后面的玩家想超車比較難。
?
分子診斷領域的玩家們還在春秋戰國廝殺的過程中,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
行業分散
?
雖然分子診斷也是在檢驗科做,但是相比生化,免疫這些傳統項目,需要做很多臨床教育的工作,除了檢驗科,臨床科室也是重要的一環。一到臨床科室,就比較復雜和麻煩了,很難一家獨大,多跑一跑,找點差異化的項目,重點攻下某幾個科室,日子還是可以過的。例如傳統的傳染病檢測(艾滋、梅毒、乙肝等)、HPV、呼吸道傳染病、腫瘤的篩查和診斷、遺傳病篩查,總能找點一些市場空間,分子診斷的應用場景是多樣化而且分散的。
分散的行業特性,給了很多想跨界打劫的朋友們一顯身手的空間。
預祝各位跨界IVD的朋友打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