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張江科學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的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電生理”)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
此前,上市公司微創醫療(00853.HK)旗下子公司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今年2月,另一子公司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若此次微創電生理闖關成功,將是微創旗下第三家成功上市的子公司。
公司官網顯示,微創?電生理于2010年8月31日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設立。微創?電生理的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經營與心臟電生理介入診療有關的各類醫療器械和設備,包括消融導管、診斷導管、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等系列產品。其已經組建了一支技術領先、創新力強、經驗豐富、多學科背景交叉的研發團隊,并取得已授權境內外專利 120 項,其中發明專利 69 項。
??17款上市產品,5 項創新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
目前,心臟電生理手術(電生理檢查和導管消融)在快速性心律失常領域已得到較為廣泛的臨床驗證,具體可分為二維心臟電生理手術和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兩類手術所需的主要手術器械情況如下:
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相較于二維心臟電生理手術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主要包括標測密度高、導管定位準確、標測耗時短、低劑量射線輻射等,能夠極大地提升手術的成功率,同時降低對患者及醫生的射線輻射傷害。
微創?電生理是首個能夠提供三維心臟電生理設備與耗材完整解決方案的國產廠商,產品類別包括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EasyFinder?3D磁定位型可調彎標測導管、EasyLoop?3D一次性使用磁定位環形標測導管、EasyLoop?環肺靜脈標測導管、FireMagic? Cool 3D 冷鹽水灌注射頻消融導管等,其自主研發的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磁電雙定位標測系統,于2020年獲批上市,該系統已經完成第三代產品的升級換代。
微創?電生理已上市的主要產品基本信息 來源:公司招股書
同時,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微創?電生理共計5項創新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包括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FireMagic?冷鹽水灌注射頻消融導管、Flashpoint?腎動脈射頻消融導管、FireMagic?壓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頻消融導管和 IceMagic?心臟冷凍消融系統。
目前,微創?電生理產品已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600余家終端醫院,并出口至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21個國家和地區。
據悉,未來微創?電生理將進一步豐富在電生理介入診療與消融治療領域的技術儲備,并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圖像導航技術、消融能量技術、精密傳感技術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力度。
??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研發投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63.95%
微創?電生理主要財務數據及財務指標
從微創?電生理的業績來看,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8422萬元、1.2億元、1.4億元,逐年穩步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9%,主營業務突出。
其營收主要來源于三大板塊,即導管類產品和設備類產品和其他類產品,其中導管類產品是公司營收的頂梁柱,2020年其營收為1.2億元,占據總營收的83.94%,設備類產品營收為644萬,占據總營收的4.59%;其他類營收為1608萬元,占據總營收的11.46%。
同時,招股書還披露,微創?電生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908.15 萬元、-2,514.02 萬元和-1,485.93 萬元。
對于持續虧損的原因,微創?電生理表示系公司產品上市銷售時間相對較短,營業收入規模相對較小,而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相對較高。
報告期內,微創?電生理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2,424.21 萬元、4,061.94 萬元和 4,085.06 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78%、34.59%和 46.12%,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63.95%。研發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物料消耗和股份支付費用構成。
??國產替代進程加速,電生理成醫療器械最快增長領域之一
隨著國內企業在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方面的不斷突破,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國產電生理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也在穩步增長。未來隨著各項利好國產替代政策的有序推進,國產電生理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增速有望超過進口企業。
2015 年至 2019 年、2019 年至 2024 年,電生理醫療器械的復合增速分別達到 28.3%、26.2%, 超過其他醫療器械細分領域,成為增速最快的醫療器械細分行業之一。
此次微創?電生理尋求上市擬募資10.12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