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男, 1969年8月出生,浙江瑞安人。長期從事感染病與肝病專業的臨床研究。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現為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主任。
??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是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最美教師、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杰出人物獎”、獲得首屆“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等獎。2021年1月31日,張文宏當選“中國城市人物”。獲得2020年度上海市市長質量獎 。2020年12月,《收獲》雜志長篇專號2020冬卷,首發紀實文學醫療器械創新網《張文宏醫生》 ;2021年8月單行本《張文宏醫生》出版。
??
剛剛,張文宏再發微博,談疫情防控
??9月24日,張文宏醫生發布最新微博:最近有一篇關于“上海的努力,終于被看到了”的文章,我也看了,試圖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在文章里面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無數的戰友,看到了千千萬萬的上海市民,看到了路過上海回家的忙忙碌碌的人群,都在這個城市的抗疫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每一位市民支持防疫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抗疫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構成了這次抗疫的全部。
??上海發生了數次疫情,有疫情發生就說明我們的防控體系還有待改進。看到一個留言,講的特別好,“我們該改進的還是要繼續改進,骨頭不能輕(上海話),尾巴不能翹。”這其實正是上海市行政體系與專家閉門會議中最常被提及的話語。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中,每個城市今后都會發生輸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上海發生了數次疫情,每次疫情都起源于細節被病毒攻破。但對待這個病毒,我們要有百倍的耐心,我們改,馬上改,迅速改,針對細節爭取改到位。
??在常態化的抗疫中,每個城市,每個村莊,今后恐怕要把防疫做到日常工作中,做到衛生觀念里面。不謀求畢其功于一役,但要爭取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免于被新冠威脅,平安的生活可以更少地被新冠干擾。對于未來,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國和世界的科技正在迅速發展,徹底免除病毒困擾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可能不會太過長久。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
??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設置
南北兩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分別依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4月1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
《關于設置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通知》,通知表示:分別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依托設置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為依托設置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北京),共同構成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落實《設置規劃》中國家醫學中心相應職責任務,形成南北協同、優勢互補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協同工作機制,帶動全國傳染病醫學領域建設與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作為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體醫院,負責醫學中心日常運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經費和專門人員,確保醫學中心按職責任務開展相關工作。
??通知要求北京市和上海市要切實履行地方主體責任,
加大經費投入,給予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措施,推進醫學中心建設工作可持續發展。我委負責對醫學中心的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
下達專項任務和配套經費,每年對醫學中心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開展運行績效評估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