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最新發布:30類耗材集采上演“靈魂砍價”
日期:2021-11-02
10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中共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六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文件指出,截至8月底,地方共自行開展40批醫用耗材省級集采,涉及30類醫用耗材,冠脈球囊和人工晶體均已在31個省份開展集采,實現全覆蓋。
2019年7月,《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發布明確提出,對于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采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采購。
兩年過去,國采從冠脈支架到人工關節,行業預測骨科脊柱將成為下一個集采對象。地方也已將30類耗材納入集采,與此同時,神經介入、腔鏡吻合器、心臟起搏器等產品也進入集采。集采工作已逐步行至深水區,對于患者、企業、醫院影響幾何呢?
集采擰干水分,患者得以“減負”
集采耗材降價,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患者。據大數據表明,全國有六億的老百姓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這部分老百姓看病面臨真正的困難。
而高值耗材價格虛高一直飽受詬病,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如冠脈支架均價13000元,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均價超過30000元。
國采后,高值變低值,心臟支架均價降到700元左右。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均價降至7000元左右,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均價降至5000元左右。
虛高水分被擠掉,讓更多的患者再也不用擔心高昂的醫療費用,能夠放心大膽地接受治療,真正為廣大患者減輕醫療負擔。
集采是“試金石”,企業創新并購活躍
隨著醫用耗材集采進程不斷提速,集采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從第二輪關節國采集采來看,企業報價更為理性,入圍企業也更多,這有助于保證市場的可持續性。但最終降幅仍達到80%,市場必然會出現規模縮減的情況,企業仍面臨巨大考驗。
行業洗牌下,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并購,未來才能在集采中占據優勢地位,進而獲得更大的市場。
微創醫療:支架、關節“雙殺”,創新+并購以求突圍
2020年,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采,微創醫療業績明顯受影響。2021年半年報顯示,微創醫療虧損7.4億元。其心血管介入產品在2021年上半年收入為6683萬美元,同比下跌了24.4%。微創醫療提到:冠脈支架集采帶來的銷量上升,沒有完全彌補收入和毛利的下降。
冠脈支架是最早完成國家集采,落地執行最早的耗材,人工關節緊隨其后。微創醫療在兩輪國采中均有中標產品,雖然人工關節集采結果還未落地執行,但是從微創醫療近期頻繁收購來看,集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危機感。
9月12日,收購科瑞藥業45%的股權,加碼上游原料藥。10月6日,以6.5億元收購寰博數碼科技,并將該公司3萬平方米的物業,作為福建科瑞藥業的研發基地之一,從而降低冠脈支架成本,強化支架業務的競爭力。10月4日,以最高不超過約9.23億元的總價收購德國ECMO設備制造公司Hemovent,加碼集采免疫賽道。
同時創新不斷,10月25日,微創系有3個產品進入特別審查程序綠色通道,共計24個。目前微創醫療業務板塊已擁有機器人、非血管介入、運動醫學、輔助生殖、康復醫療、內分泌、體外診斷、醫療影像、醫學美容、五官科及消毒滅菌。非血管介入方面,布局泌尿、婦科、消化、呼吸領域。
大博醫療:多元布局,并購亦在路上
大博醫療半年報披露,在集采的大環境下,公司致力于平臺化發展,對內通過自主研發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對外通過外延并購吸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為公司的業績長期增長帶來持續的驅動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17億元,同比增長19.92%。
大博醫療董事長林志雄表示,由于骨科器械的SKU非常復雜,誰能夠在產品線上布局更全、產品品質更好,誰就能夠把握住未來的業績增長。
2021年上半年,大博醫療收購椎間孔鏡設備和配套器械耗材企業51%股權,另外陸續取得髖關節假體等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以此來進一步加快公司在脊柱產品線的全面布局,提高在國家集采中的競爭力。
集采成為公立醫院采購主導模式,民營醫院業務翻番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期,每一個省份通過國家和省級的集中帶量采購高值醫用耗材的品種要達到5個大類以上。集中帶量采購將成為公立醫院采購的主導模式。
冠脈支架落地執行,集采的支架成為各大公立醫院治療首選產品,醫院要先完成采購量,非集采產品用量減少。為了應對集采帶來的收益減少,公立醫院選擇高利潤在醫保目錄內的替代性耗材。支架集采后,球囊用量明顯增加。但隨著集采深入,配套的球囊、導引導絲等也在全國各地完成集采,這種好日子也沒有持續多久。
對于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患者,對于集采支架質量是否打折存在一定擔憂,更愿意選擇有進口支架的民營醫院。
因此,支架集采后,多家民營醫院業務量翻番。今年1~9月,某一家高端民營醫院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手術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5倍,心外手術、射頻消融和起搏器等心內手術、胸外腹外手術的綜合業務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長遠看來,集采將有利于規范醫療市場,民營醫院或也迎來發展的春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