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醫療器械行業發生了超50筆并購交易,僅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就產生了33筆并購交易,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并購記錄。
在這些并購案里,涉及的并購方包括藍帆醫療、樂普醫療、圣湘生物、三友醫療、魚躍醫療等。醫療器械企業并購交易涉及類型多樣。心血管領域并購活躍,如藍帆醫療為于今年投資了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設備)企業南京沃福曼。OCT成像可以精準指導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藍帆醫療以往在心血管領域的產品主要集中于治療環節,投資沃福曼后,將沃福曼的新型診斷技術嫁接在已有的心血管領域銷售平臺上。
也有的醫療器械企業開始嘗試跨賽道并購。如樂普醫療正整體布局齒科行業,今年以超2億元收購博思美,進軍隱形正畸賽道。此外,還通過并購進入數字化與專業3D掃描(口內掃描)等領域,并自主研發種植牙。除此之外,仍有多家醫療器械企業出現并購情況。
為何會出現醫療器械并購潮?“醫療器械并購潮更多是市場和政策調節的結果,對于目前的醫療行業發展是有一定好處的,可以整合優質資源,減少研發成本,加速創新器械的產生。”11月13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李照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出現醫療器械并購潮原因也不止一方面。
其一,過去醫療器械企業本身數量不如近幾年多,且在醫療器械的管理與發展上處于探索階段。近年來,大批的醫療器械行業出現,讓各醫療器械企業面臨壓力。
其二,醫療器械行業具有碎片化和離散制造屬性,不僅各個細分領域之間差異較大,而且產品技術更迭速度也較快,新技術代替舊技術在醫療器械企業比較常見。而并購搶占高潛力細分市場,加速醫療器械企業發展。
其三,從市場角度來看,醫療器械細分領域差別明顯,若無法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份額,激烈的外部競爭將迅速淘汰一些企業。
除此之外,集采政策讓高值醫用耗材企業面臨壓力。目前受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政策影響最大的細分市場之一是心血管耗材。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最早落地的品種是冠脈支架。在此之下,醫療器械企業不得不開辟新的戰場。有一位業內專家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在醫療器械出現并購的環境下。對企業的創新實力和創新差異化水平是很大的考驗。這就要求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不能停留在模仿階段,具備前瞻性思維和戰略眼光才是獲得良性發展的關鍵。”
李照提醒,“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可以通過并購盡快與國際醫療市場接軌靠攏,通過市場調節保持競爭優勢。但在整合并購的同時也應該保持獨立創新性,生產出更符合我國國情的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