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是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中一個國產化率低、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的百億藍海市場。近年來,內窺鏡市場不斷擴大,國產力量不斷崛起,其中就包括軟性內窺鏡國產銷量第一的澳華內鏡。
今日,澳華內鏡發布首發發行結果公告,不日將登陸科創板。澳華內鏡成立于1994年,專注于電子內窺鏡設備及內窺鏡診療手術耗材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聚焦于軟性內窺鏡市場,旗下產品覆蓋消化內鏡、呼吸內鏡、鼻咽喉鏡、腹腔鏡及內鏡下診療器械。
軟性內窺鏡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
軟性內鏡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來完成檢查、診斷和治療,主要應用在消化道領域,如胃鏡、腸鏡等。
受飲食習慣、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是消化系腫瘤高發國家。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2015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393萬人,消化道腫瘤中的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發病人數為103.62萬人,占比26.37%。
癌癥防治的唯一出路為“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癥治療率的關鍵。通過早發現、早診療而提高疾病存活率,而內鏡取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
但我國消化道內鏡篩查的滲透率極低,消化道癌癥的早期診斷率不到10%,而日本和韓國的診斷率分別高達70%和55%。
2018年4月13日“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后爭取每年篩查1,000萬至2,000萬人,并計劃依托篩查在2030年實現我國胃腸道早癌診斷率提高到20%,胃腸道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50%。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軟性內窺鏡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
據統計,2015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28.7億元,2019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53.4億元,2015-2019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6.79%。
另外隨著微創手術發展不斷成熟、疊加分級診療帶動基層市場內鏡診療滲透率的提升,未來國內軟性內鏡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25年銷售額將達到81.2億元。
來源:國元證券研究所
日企先發搶占市場,澳華突圍靜待花開
市場前景向好,但國外企業發展時間較長,有成熟而豐富的技術積淀和完善的銷售和售后體系,國內企業存在明顯差距。目前以奧林巴斯、富士膠片、賓得醫療為代表的日系企業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奧林巴斯一家的市場占有率即超過80%。
軟鏡領域里,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兩家為澳華內鏡和開立醫療。其中澳華國內市場占有率不足5%,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
2005年澳華內鏡推出首代電子內窺鏡系統VME-2000,系國內最早的國產軟性電子內鏡之一,打破了該領域完全依賴進口設備的局面。2010年,推出VME-2800電子內鏡系統,搭配首款國產電子鼻咽喉鏡和電子支氣管鏡。2013年,推出具有分光染色(CBI)功能的電子內鏡系統AQ-100,具備早癌等病變的臨床早期診斷和篩查能力。2018年,推出新一代AQ-200全高清光通內鏡系統,采用激光傳輸技術和無線供電技術,實現了設備間的電氣隔離并提高了臨床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與國外廠商主流產品相比具備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近三年,澳華內鏡研發投入不斷升高,2018年約2000萬元,2020年上升近4000萬元,研發投入上升了近兩倍,2020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4.9%。隨著研發投入的加大,與國外技術差距不斷縮短。
目前澳華內鏡已在軟性內窺鏡領域逐步掌握了內窺鏡圖像處理技術、內窺鏡鏡體設計與集成技術、安全隔離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并先后承擔或參與了3項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及6項省市級科研項目。
此外,AQ-100和AQ-200系列產品被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列入優秀國產醫療設備名錄、被上海市工信委列入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并多次榮獲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紅點獎(Red Dot Award)等產品外觀設計類國際獎項。
期待澳華內鏡的上市,加快國產軟鏡創新腳步,結合進口替代和鼓勵國產等政策,逐步突破奧林巴斯等進口企業的封鎖,打造更為強勢的國產內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