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保改革持續推進,集采成了行業繞不開的話題。因此受政策影響較小,具有“消費”屬性的細分賽道正受到業內的關注。其中耳鼻喉賽道便是醫??刭M降價趨勢下的避風港投資標的之一。
近日,聚焦耳鼻喉科醫療器械的啟灝醫療宣布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此前,啟灝醫療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下半年完成了數千萬元的pre-A輪和A輪融資。
風口漸起,頻受資本加持的不止啟灝醫療一家。國內最早聚焦耳鼻喉科診療細分市場的萊諾醫療在過去一年中也連續完成 C、D 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超一億美元。?
耳鼻喉科“黃金賽道”
未來爆發可期
耳鼻喉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疾病,如過敏性鼻炎、聲帶息肉、耳鳴、打鼾等。
近年來,受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影響,國內耳鼻喉科各類疾病的發病人群快速增加。據統計,我國耳鼻喉外科手術量在過去5年中增長了將近十倍,從2015年的30萬例增長至2020年的200萬例,并且該市場仍在繼續增長中,每年增長超過30%。
耳鼻喉領域的產品包括耳內鏡、鼻咽喉內窺鏡、助聽器、消融、激光等產品。耳鼻喉科診療市場的擴大給行業器械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據統計,2011年我國耳鼻喉科用器械市場規模僅為20.53億元,2020年達到119.18億元,未來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同時耳鼻喉疾病不危及生命,大部分并沒有被納入醫保,超過70%的付費行為都是自費驅動,帶有強烈的消費屬性。
以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治療扁桃腺炎癥為例,與僅需數百元的常規擠切手術治療相比,出血少,患者疼痛輕,更加舒適安全,盡管治療費用要高出近2000余元且沒有醫保報銷,但該術式滿足了患者對于手術安全,快速康復的需求,手術量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長。
目前中國耳鼻喉科細分賽道仍處于初期,市場滲透率在5%左右,美國在20%左右。耳鼻喉科臨床未滿足的需求旺盛,隨著消費升級的進一步推進,耳鼻喉科醫療器械潛力賽道爆發可期。
進口巨頭搶先布局
撬動百億市場
面對耳鼻喉科的市場潛力,國外巨頭紛紛加碼布局,同時通過并購,持續鞏固龍頭地位。
美敦力
2015年,美敦力并購Sophono公司,助于其提升耳鼻喉業務創新療法以及創新技術解決方案的完善。
2016年,美敦力出資萊諾醫療,并于2018年追加投資,使得萊諾醫療成為中國第一本土耳鼻喉診療平臺公司。近日雙方繼續簽署合作協議,萊諾簽約入駐美敦力醫療創新加速器。
史賽克
2017年,史賽克收購在耳鼻喉科應用增強現實技術的手術導航系統公司Scopis;?
2017年,史賽克收購醫療技術公司Entellus醫療,補充其耳鼻喉醫療儀器業務。Entellus Medical的三大核心產品為XprESS?多竇擴張系統、MiniFESS?外科手術器械和FocESS?成像與導航技術;?
2019年2月,史賽克收購慢性鼻炎冷凍治療器材的初創公司Arrinex Inc。
強生
2020年,強生醫療收購鼻竇擴張球囊生產商Acclarent,以此提升在耳鼻喉科治療業務領域的占有率。
波士頓科學
2021年,波士頓科學收購Lumenis的耳鼻喉外科手術業務和腎結石激光治療系統。LumeniCO2激光手術系統可以微創經口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使喉癌患者避免頸部切口及氣管切開,更好的保留患者喉功能,高精度且通常無創的治療,徹底改變了耳鼻喉科醫生進行手術的方式。
國產企業涌現
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隨著國家多項政策大力支持國產品牌自主創新,鼓勵醫療機構在質優價廉的前提下購買國產產品以及耳鼻喉科市場的高速發展,逐漸涌現出更多專注于耳鼻喉科領域的國產企業。
啟灝醫療
成立于2017年,一直致力于耳鼻喉科賽道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公司已成型的三大核心產品: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全降解鼻竇藥物支架系統、可降解膨脹止血綿,分別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已完成)、臨床試驗入組過百例、臨床試驗開始入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啟灝醫療的可降解(膨脹)止血棉是國產首款耳鼻喉科可降解止血棉,已經研發完成。同時啟灝醫療推出國內首個鼻腔給藥裝置(鼻腔醫用霧化器)也已向安徽省藥監局申請注冊證。
萊諾醫療
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最早定位和聚焦耳鼻喉科診療細分市場的本土創新企業之一,已上市及在研產品超過20個,覆蓋耳鼻喉頭頸外科7大術式12條產品線。除了自主研發,萊諾醫療授權引進了瑞典Chordate Medical AB的治療非過敏性鼻竇炎的KOS產品線、韓國Mega Medical Co., Ltd.的耳鼻喉科診療臺系列、Navi導航系統等產品線。
2019年,萊諾醫療收購成都美創醫療,借助后者的低溫等離子能量平臺的研發生產優勢,進一步提升在耳鼻喉科領域的綜合實力。2021年,萊諾醫療收購斯科醫療,在其原有的產品的管線外,進一步豐富耳鼻喉頭頸外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聲佗醫療
成立于2016年,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高端醫療聽力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SoundBite/品音牙骨傳導聽力系統是目前全球唯一研發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填補了國際上現有的解決方案的局限性。該產品全球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28項,覆蓋中國、歐盟、美國、日本等22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中國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隨著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整體研發生產能力的提升,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在持續上升的國產企業中,誰將成為耳鼻喉科賽道的執牛耳者,還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