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兩年。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公共衛生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對于壯大公共衛生力量意義非凡。
近日,國家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推進新醫科建設,計劃10年左右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深入推進新醫科建設,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于近日印發《關于開展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的通知》及相關建設指南,計劃經過10年左右時間,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衛生學院,形成適應現代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
建設指南要求,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學科發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面向全球健康發展的原則。
一要構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范式,加大多層次多類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力度,改革創新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
二要建設公共衛生科學研究新高地,搭建高水平公共衛生研究平臺,推進公共衛生多學科交叉研究。
三要開拓公共衛生師資發展新途徑,打造質量結構雙優師資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四要提升公共衛生社會服務新高度,增強智庫咨詢服務能力,創新公共衛生社會服務模式。
五要創建公共衛生教育管理新機制,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健全評價保障機制。六要開創公共衛生國際合作新局面,推進教育科研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深度參與全球健康事務。
國家疾控局終于要發“三定方案”了
據醫學界消息,“國家疾控局三定方案近期將會公布,流程已經走到最后階段?!?,所謂的三定方案便是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三定方案敲定之時,也即改革任務基本定型之時。
此時,距離2021年4月28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宣布成立已過去8個月,全國10余萬疾控人也等待了8個月。“國家疾控局一成立,改革就已箭在弦上。三定方案敲定之時,也即改革任務基本定型之時,將對行業形成直接、深遠的影響。”醫療政策研究者、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原副研究員仲崇明說。
同樣是在巨大的改革呼聲之下成立的副部級單位,國家疾控局常被拿來與國家醫療保障局比較。而從掛牌到“三定”,國家醫保局只花了3個多月,且在3個多月的“過渡期”里就已高調行事:抗癌藥集采和醫保準入談判、醫藥和醫療行為治理、調查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工作等,在業內頻頻掀起波瀾,儼然等不及三定方案公布就要開始改革的進程。
而國家疾控局成立至今,8個多月里,僅與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合發了《“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重大傳染病防控經費預算的通知》、新增一位副局長,此外幾乎再無任何機構官方動作。
公共衛生人才提升項目啟動
日前,“公共衛生人才提升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此次項目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指導下,由國家衛健委干部培訓中心(黨校)、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機構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項目旨在通過設置新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研修等方式,支持我國疾控體系首席專家、青年精英、臨床醫生、管理人員、鄉村醫生等群體的能力提升,系統性地助力壯大公衛人才隊伍、提升公衛科研和實踐能力。
新時代疾控能力提升專項:計劃培訓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公共衛生管理和技術服務能力,
著重提高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監測預警、應急反應等能力。計劃在3年培訓省市縣三級約18—19萬人。
助力鄉村醫生通過項目培訓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專項:2022—2024年面向部分省份開展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將圍繞考試大綱,包括線上理論培訓、線下實操培訓和考前模擬訓練,并通過追蹤調查、數據分析等方式對項目效果進行評估。
中青年臨床骨干醫生國際培訓專項:支持中國公共衛生專家和醫院對公共衛生領域有熱情與興趣的優秀臨床醫生,聯系國外知名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幫助其進行最長為期一年的國際公共衛生研修提升。
應用型公共衛生碩博雙學位專項獎學金專項:連續三年資助優秀醫學學生,每年從11家經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批準的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中,遴選優秀應用型公共衛生博士和“醫學+MPH(即公共衛生碩士)”雙學位研究生,進行獎學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