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堅持“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進一步推進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通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中心、分支機構和‘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這樣提到。此文件于1月10日公開,由國家發改委等21個部門聯合發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提高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護理型床位占比等指標
據悉,在“十三五”末,我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床位數已達到6.5張,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2.9人,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1.9萬個,養老服務床位823.8萬張。
而根據《規劃》,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將達3.2人,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將達3.8人,人均預期壽命將達78.3歲,養老服務床位總量將達約1千萬張。
《規劃》中提出的上述目標與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一致。
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反映醫療衛生硬件設施的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等指標,均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
“十三五”時期,我國執業(助理)醫師數從304萬人增至408萬人,年均增加21萬人左右;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21人增至2.90人;我國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從2.4人提高到3.4人,注冊護士總數達到471萬人。
國家發改委規官網曾發布設定相關指標的原因:“十四五”時期,在近些年快速增長基礎上,綜合考慮醫學高校招生規模等因素,2025年執業(助理)醫師數可達450萬人左右,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為3.2人。
同理,通過加快推進護理服務業改革發展、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加大護士支持保障力度等措施,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可達3.8人。
在養老方面,根據公開資料,2019年,我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數無法匹配4000多萬失能老年人的入住需求。所以當年年底,《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發布,并提出2022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50%、2035年80%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認為,“十四五”時期,通過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力度、擴大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供給等措施,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可達55%。
進一步增強省級、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加大兒科、全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
《規劃》還提及,要擴大醫護人員特別是兒科、全科、麻醉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等短缺醫師和注冊護士規模,加強婦幼保健、傳染病、精神病等診療能力建設,以兒科、全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為重點,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
根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在2022年1月初對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進行的通報,大部分二級公立醫院的麻醉醫師占比約為3%~5%,兒科醫師占比約為3%~8%,中醫醫師占比約為5%~15%。
重癥醫師、病理醫師呈現出更為緊缺的情況,分別占比約為0.2%~1%、0.4%~1.6%。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目前醫師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鼓勵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支持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推動精準醫療等新興服務發展,也在《規劃》中有所提及。
其中還提到,要積極發展智慧醫療,鼓勵醫療機構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開發應用;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大力發展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險等執業保險;推動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以高端醫療、康復療養、休閑養生為核心,豐富健康旅游產品;鼓勵支持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咨詢、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服務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