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Clarivate)發布了《2022全球創新百強》報告,該報告依據發明專利數量、質量、成果影響力、全球化保護等指標,遴選出年度全球創新百強。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百強創新者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醫療器械領域共有11家企業上榜,飛利浦、強生、西門子、羅氏、奧林巴斯等多家跨國企業赫然在列。但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無一企業在該領域中入榜。
13家醫療器械企業進入全球創新百強
近期,Clarivate?發布了《2022全球創新百強》(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2),報告顯示,來自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家企業進入該榜單,其中醫療器械企業共計11家,按總部所在地劃分,具體為日本5家、美國3家、韓國2家、荷蘭、德國、瑞士各1家。該榜單根據企業首字母順序進行排名。
進入2022全球創新百強榜的醫療器械企業
而2021年,進入該榜單的全球醫療器械企業為15家。盡管兩年的上榜企業數量相差不大,但具體企業卻不盡相同:2021年,雅培、BD、美敦力、波科、拜耳等全球巨頭均在榜。按總部所在地劃分,具體為美國7家、日本3家、韓國2家、荷蘭、德國、瑞士各1家。
2021年進入全球創新百強的醫械企業
據了解,全球創新百強榜自2012年開始,已經連續評選十一年。
通過榜單可以發現,在醫療器械領域,日本為進入創新榜最多的國家,其具體企業為佳能、富士膠片、日立、奧林巴斯以及歐姆龍。
其中,日立已連續十一年進入全球創新百強榜,富士膠片、奧林巴斯兩家企業為第10次進入該榜單,佳能為第9次進入該榜單,歐姆龍為第7次進入該榜單。此外,進入該榜單的日本企業主要涉及醫學影像和內窺鏡相關領域。
在另外8家企業中,3M、GE、LG、羅氏以及三星自2012年起連續11年進入該榜單,強生自2014年起連續9年進入該榜單,飛利浦先后10年進入該榜單,西門子先后6次進入該榜單。
其中,GE、飛利浦、西門子以及強生涉及醫學影像、監護、AI醫療、手術機器人、骨科、介入治療、外科等多個業務領域,羅氏主要涉及診斷業務,三星和LG主要涉及醫學成像業務。
2022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
部分創新企業2021年業務表現?
強生
所屬國家:美國
營收:270.6億美元
研發支出:21.74億美元
強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具綜合性、業務分布范圍廣的醫療健康企業,業務涉及消費品、制藥、醫療器材三大領域。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新布侖茲維克市,在全球60個國家地區擁有260多家運營公司,全球員工約14萬人。
我們日常熟悉的強生沐浴露和爽身粉產品,屬于強生的消費者業務。醫療器械是強生的第二大部門,強生的醫療器械業務涉及骨科、外科、介入治療(心血管和神經血管)和眼科,其中在骨科領域的業務位居全球第一。
根據2021年報,醫械業務占總營收29%,相較去年同比增長17.9%,其中外科手術以36%、骨科以32%營收占比分別位居強生器械第一、二大業務,外科手術業務中的常規療法營收52億美元,占器械總營收的19%,先進療法營收46億美元,占比17%。眼科業務中的眼科手術、介入解決方案分別以34.9%、30.4%的增長表現最為亮眼。
展望未來,強生計劃將重點放在收購以及和其它公司戰略合作上,以改善創新渠道和管理投資組合為重點。
西門子醫療
所屬國家:德國
營收:198.234億美元
研發支出:17.6244億美元
西門子醫療是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集團旗下的醫療保健公司,是全球醫療領域最大的健康技術供應商之一。西門子醫療是醫療成像系統的主要制造商,包括計算機斷層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X射線和超聲波。該公司還生產用于圖像引導治療的血管造影系統、移動c臂和混合手術室以及診斷測試系統,其他服務包括軟件和臨床咨詢。
?2021財年,西門子醫療總營收198.234億美元,同比增長24%,主要得益于新冠紅利及瓦里安收購,2021年西門子醫療的研發費用增長15%,約為17.4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成為其增長引擎(+24%);憑借一系列并購成功拓展市場,其提前完成“2025戰略”第二階段目標,從2021年11月開始,進入第三階段——“New Ambition”。
在具體業務板塊中,西門子醫療影像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為98.21億歐元,占總營收的54.6%;診斷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8%,為54.18億歐元;臨床治療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為17.16億歐元。西門子醫療表示,西門子醫療提高了2022財年的業績預期。預計公司全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長在3%至5%之間。?
GE醫療
所屬國家:美國
營收:177億美元
研發支出:8.72億美元
GE醫療集團成立于1994年,是全世界最大的醫療器械制造商之一。目前GE醫療的產品管線包括醫學影像、超聲、生命護理解決方案、醫藥診斷、企業數字方案、服務六大領域。
去年11月9日,GE宣布,其旗下的航空、醫療和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將拆分為獨立的上市公司。預計在2023年初分拆出GE Healthcare,創建一家以精準醫療為中心的純運營公司,GE預計將保留該業務19.9%的股份。?
目前,GE醫療正在加速自務聚焦,以更好的賦能臨床。根據GE發布2021年年報,GE醫療集團全年實現營收177億美元,其中醫療系統營收同比增長2%,為157億美元,占GE醫療總營收89%。醫藥診斷營收同比增長13%,為20億美元占GE醫療總營收11%。?
2021年,GE醫療集團還堆出了新的神珍型彩色超聲掃描儀Vscan Air,這是一款手持式無線設備,可將超聲探頭探測到的圖像傳輸到智能手機APP
飛利浦
所屬國家:荷蘭
營收:146億美元
研發支出:20.7708億美元
飛利浦是一家擁有百年科技的多元化公司。飛利浦的醫療保健部門占其全球收入的42%,由三個關鍵領域組成,診斷與治療、互聯護理和個人健康。
2021年飛利浦總營收189.35億美元,醫療業務(僅考慮診斷治療和互聯關護業務)營收為146億美元。
其中飛利浦醫療診斷與治療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互聯關護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8%。這主要受供應鏈挑戰、新冠疫情造成的醫院設備安裝延遲、呼吸機召回事件影響。
飛利浦醫療2021年完成了兩項重大收購,在心臟監測領域大放異彩。公司支付了28億美元用干生物遙測及心律失常診新和監測系統,以未公開的金額收購了Cardioloas及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心臟診斷技術。
未來,飛利浦制定了一項戰略計劃,旨在通過抓住地理增長機會、推動創新解決方案、加強并購、有機投資和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推動增長。?
國內創新研發力有待提升?
產品技術是關鍵
此前,國外權威第三方網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發布的《2021年醫療器械企業百強榜》顯示,這些上榜的醫械巨頭在過去一年中的總銷售額達到了?4210 億美元,總員工人數超過了140 萬,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超過240?億美元。
而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械企中,進入全球創新百強榜的僅有強生、西門子、GE、飛利浦4家企業。那么,這份針對全球全行業的創新榜單有哪些評選要求呢?
據了解,在全球創新百強企業的評選中,入選企業在過去五年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至少達到100件(且申請的總數不少于500件),創新成果必須擁有足夠的下游影響力,被其他機構頻繁引用。同時還要具有全球化的專利運營。
排名基于四大指標,包括申報的專利總數、專利質量、專利組合在全球的分布以及通過參考數量所得出的專利影響力。上榜機構在技術創新及專利保護方面成績斐然,同時這些專利擁有廣泛的市場覆蓋面和眾多的衍生發明機會,商業前景廣闊。
由此,要進入全球創新百強榜,不僅要有亮眼的業績表現,還需要前沿的研發能力。
數據顯示,全球頭部醫療器械企業近3 年平均研發投入占比在10%左右。其中醫療器械巨頭強生、波士頓科學每年研發投入收入占比均在10%以上。但國內器械企業研發投入比例相對偏低,部分代表企業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收入占比僅8.8%。
那么,國產醫療器械企業該如何提升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目前的行業環境又能給相關企業帶來怎樣的發展前景?
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市場規模約為840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全球醫療行業及市場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伴隨醫療器械應用水平的不斷進步,未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仍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
同時,除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國家也在出臺政策鼓勵創新技術的研發。
2014年2月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該程序是針對具有我國發明專利、技術上具有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并且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的醫療器械設置特別審批通道。
2018年,《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更新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規對于醫療器械的“創新”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規定了專利的具體時間,更要求企業通過專利機構的評審來證明自身產品的“創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共發布了357款通過創新器械審批程序產品。2021年進入國家級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特別審批程序項目數量共60件。
不過,與全球頭部器械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相比,這樣的數據還相差甚遠。由此,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下,企業還需要提升產品的核心技術,以尋求新的技術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