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圍繞癌癥早篩、醫聯體、公立醫院、AI醫療、醫療器械創新網等熱點議題紛紛建言獻策。器械君發現,兩會上也出現了不少有關影像行業發展的積極聲音。?
國產高端影像如何創新突圍?
智能影像醫聯體助力健康中國2030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2020年1-11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49.4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7.1億人次,只占總診療人次的34.6%。我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大城市公立醫院以優質的醫療資源吸引了龐大的患者群體。
?
高端醫療設備資源分布不均、數量不足,也是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下沉醫療資源方面,北京協和醫院醫學工程處處長、腫瘤放療科教授邱杰在接受媒體表示,高端醫療設備的功能設計需要貼合基層醫院實際需求,操作性要容易,一致性要強,同時可依托互聯網、5G等技術,實現遠程會診、查房、操作、質控、維護,能夠在短期內緩解優質資源下沉不足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放射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陳敏建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及,醫療工作的重點要從以治療為中心轉向以預防為中心,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早篩早診早治療是健康中國戰略落地的關鍵,這需要龐大的基層醫院影像服務支持。
?
各級醫療機構之間不能互通醫療信息,嚴重阻礙了分級診療的推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探索建立醫療聯合體等多種分工協作模式是強基層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抓手。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呼吁智能影像醫聯體建設提速,助力健康中國2030。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海波建議要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打造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
發展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大舉措。推進醫聯體建設,有利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介紹“首鋼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系統,開通遠程會診、建設遠程心電會診平臺和遠程醫學影像會診平臺,實現雙向轉診一體化管理。簽約居民經家庭醫生轉診,隨時可加掛專家號,為轄區內心電、影像異常的患者開通安全綠色轉診通道,保證影像水平同質化的同時,也讓患者少跑路、少付費。
?
隨著我國分級診療體系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患者正在經歷不同醫院就診和多次轉診,往往需要面對再次檢查和等待,給本就有限的醫療資源帶來更大的壓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保障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結果質量和可復用性,推動醫學影像資料、病理資料等在醫療機構間互認和遠程影像診斷的普及,有助于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檢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針對影像檢查結果互認,設立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檢查結果質控的標準體系,推動檢查結果互認落地,加快數字影像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實現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促進醫療信息和資源共享。?
聯影分級診療、醫聯體解決方案助力各地政府和醫療機構搭建 “區域影像中心”及“區域精準醫學分級診斷中心”,實現省市、縣、鄉三級醫院間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遠程培訓、分級質控等,大幅提升基層醫療整體水平,推進“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
同時,加大醫療機構影像中心建設,通過影像中心來解決基層醫療診療服務能力不足的局面。聯影醫療作為國產高端影像企業代表,在基層科室建設、遠程放療、標準制定等方面為基層醫院建設賦能。例如,聯影醫療打造的智慧云放療平臺,可以實現醫院之間的云端互聯互通,幫助醫院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質控等,幫助上下級醫院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放療生態聯盟。在人才培養上,從各省高校或者基層醫院推選學員,聯影醫療作為產業基地,可以與學校、頂級醫院聯合培養專業放療人才,紓解基層醫院人才匱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