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上海市宣布大面積啟用抗原檢測試劑盒作為核酸檢測的輔助工具,市民可通過就近藥店及其他合法正規渠道購買抗原檢測試劑盒。
行業普遍認為抗原自測在疫情防控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嚴重的疫情下,上海目前正在進行全城核酸檢測,抗原自測成為一種補充。上海的做法較大可能成為其他省市的模板,抗原陰性證明或將成為出行標配。將抗原自測作為防控疫情外溢的一種手段,或說明其在上一輪全市抗原普測中顯現了其作用和價值,短期內上海對抗原自測有著較大的需求。
3月2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顯示,各省份可按程序將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臨時納入各省醫保目錄。參保人在定點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相關費用按統籌地區現行規定支付,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檢測試劑的費用,可以使用個人賬戶支付。此外,各省份將新版新冠診療方案新增藥品臨時性納入本省份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國家將抗原檢測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目前新冠抗原檢測試劑采取了政府指導價,意味著未來降價空間有限,疊加政府控價目的是為了將抗原檢測盡快大規模應用,以及各省陸續將新冠抗原檢測納入醫保,預計新冠抗原檢測近期“放量”主要還是依靠政府采購,臨時性納入醫保推動了零售端市場規模。
在國內疫情反復,國家從新冠檢測到隔離與治療高度重視,醫保配套政策陸續落地的背景下,預計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受益,包括目前抗原檢測產品已在國內獲批上市的廠家、抗原檢測產品國外獲批上市的廠家(未來有望國內拿證)以及IVD 上游原料企業。
此外,隨著抗原檢測的推廣,POCT(即時檢驗)優勢凸顯,未來抗原檢測產品的便利性,使得POCT行業進一步發展、價值進一步凸顯,POCT行業也將迎來萬馬奔騰時代。
回想新冠檢測試劑每一次需求爆發,無疑都與疫情流行趨勢息息相關。奧密克戎大流行使本已沉寂的POCT市場再次爆發,一夜間需求幾無上限,全球產能供給不足。抗疫“優等生”上海疫情反彈,幾乎在三天內掏空了附近所有的檢測試劑庫存,各地政府合同競拍一單接一單,生產企業7*24小時保證產能供給。現在轟轟烈烈,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檢測試劑行業未來的種種風險?
國內抗原檢測市場爆發,政府一方面將檢測試劑納入各省醫保目錄,另一方面陸續加快批準抗原產品準入證,使得家庭抗原檢測時代來臨。但如今的檢測試劑需求大幅上漲卻與之前有所不同,與需求大漲同時到來的還有整個行業的“低利潤”時代。又有多少家企業能在此次疫情之后活下來。
2021年夏天,由于新冠感染病例減少,雅培解雇了部分新冠檢測試劑盒產線的員工,但在秋天疫情再起后,雅培又重新雇用了他們。相信全球其他相關企業或多或少也有對“新冠疫情”需求的不確定性的處理方式,但毫無疑問絕不是一件易事。
時斷時續的需求、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越來越低的價格,才是如今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況且就算未來疫情常態化,市場檢測試劑保持部分需求,很大程度上也無法滿足數十家企業的生存,那時,又有幾家能最后活下來?活下來的他們是否還能如此風光?
抗原自測未來可能成為流行病的第一道普篩環節,市場還會繼續,目前的時斷時續的需求未來可能常態化,比如現代服務業中的會展,旅游,餐飲,住宿等等,同時海外需求也是巨大市場,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第三世界。所以未來機遇更多的是企業開拓細分市場甚至跨界打造和緊跟公衛流行病及早布局海外市場。
抗原檢測的優點是時效性,比如我們熟悉的會展業,展商和觀眾進場前提供48小時核酸證明是行業基本要求,但是核酸證明需要提前做,拿到核酸結果也是6-8小時后,所以現場可以增加抗原檢測作為進場重要依據之一,把抗原檢測開發成為會展防疫必備,這個市場體量可是不容忽視。同此可以考慮其它行業參考之。
醫療生產企業是否可以跨界呢?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聯合出品“疫測達”這個小程序就十分方便好用,把居民新冠抗原檢測數據條理化,方便溝通與證明。新冠抗原檢測生產企業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產品同時兼容其它同類產品實現數據的線上系統化,同時深入相關行業,布局行業發展,形成產品獨有的特殊性和連續性,服務居民出行,旅游,參會等。也可以深度挖掘,變公域流量為私域流量,為以后新產品推廣積累相關客戶,同時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
上市企業間,迫于趨勢與壓力,強強聯合時代已是必然,邁瑞收購海肽,圣湘和科華,美康和亞輝龍,頭部企業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合作越來越多,未來融合發展也是機遇無限。而現在還在處于融資早期以及大量沒跟上發展節奏的生產企業,將在不久的將來行業整合與洗牌中逐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