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血管介入器械發展迅速。從國產化進度來看,我國冠脈介入領域國產化已較為成熟,冠脈支架實現從技術追趕到國產替代,神經介入緊隨其后,但外周介入尚處于增長階段,特別是在靜脈介入中,目前僅腔靜脈濾器能與國外產品同臺競爭。
靜脈介入器械這樣的發展現狀,與外周靜脈疾病本身的特點、血管外科臨床發展以及大眾對靜脈疾病的認知等因素息息相關。
外周靜脈疾病起病緩慢、致死致殘率相對較低,因此目前臨床治療率并不高。據興業證券統計分析,臨床上僅有0.2%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接受了血運重建治療,而靜脈疾病的治療率相對更低。2021年,我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量超過100萬例,而外周靜脈介入手術量卻遠遠落后。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疾病治療理念也在發生變化,健康意識和舒適性需求在不斷提高,從治療致死性疾病變成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痛苦。
部分外周靜脈疾病如靜脈曲張、髂靜脈壓迫綜合征雖致死率低,但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產生疼痛、行動不便等,如果任由其發展,可能會出現截肢或肺栓塞(PE)等嚴重情況。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為出發點,臨床對外周靜脈疾病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
目前,從事靜脈介入治療的醫生數量逐年增多,靜脈外科醫學理論也在加速發展,相關治療指南和共識層出不窮。同時,外周靜脈疾病的手術治療方式從巨創走向微創介入,大大降低了醫生的學習曲線及手術并發癥風險。以上種種因素都在推動我國靜脈介入市場不斷擴容。
臨床有需求、市場有空間,超1億外周靜脈疾病患者撐起的百億市場,國內企業又能否抓住機會呢?
? 基層醫院的建設重點,外周靜脈疾病治療走向規范
外周靜脈疾病是指靜脈結構或功能異常使靜脈血回流不暢、靜脈壓力過高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為特征的綜合征。外周靜脈疾病約占外周血管疾病的60%,主要包括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髂靜脈壓迫綜合征三大疾病。
從患者基數來看,中國下肢靜脈疾病的患病率占人口總量的8.9%,患者數量超1億,是其它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數量的數倍。
主要的外周靜脈疾病?來源:《常見靜脈疾病診治規范(2022年版)》
外周靜脈疾病雖致殘致死率較低,但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嚴重時也會危及患者生命。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下肢可能會出現疼痛、水腫和沉重感,甚至產生淤血。下肢深靜脈處血栓脫落還可能導致致死性的肺栓塞,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咯血、面色紫紺、心率過速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臨床上外周靜脈疾病的治療需求日益明確。
與其它心腦血管介入術式相比,外周介入操作較簡單、醫生學習曲線較短,可在廣大的基層醫院展開,實現就地治療。而神經介入、冠脈介入等術式操作復雜,一般需要在省級的三甲醫院開展,患者也會往大醫院集中,如此一來,便出現了醫患分布不均、三甲醫院過載的情況。靜脈疾病的介入治療是基層醫院發展的機會,響應國家分級診療的政策。
近年來,我國血管外科學科建設加快,全國有超過2400家醫院開設血管外科或血管外科組,擁有大量從事血管外科治療的醫生和床位,具備了臨床開展手術的能力,使更多的患者有條件接受靜脈疾病的治療。隨著靜脈疾病治療指南的不斷更新,治療流程也日趨規范,從而使更多患者被篩查出來,進行更早期、更規范的治療。
同時,目前我國正在大力開展VTE綜合防治推廣工作。2021年國家衛健委出臺《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第五項明確提出要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規范預防率。其中提到,醫療機構要進行院內VTE防治體系建設。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主要是因為靜脈血流緩慢、靜脈血管損傷、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等原因,使血液在靜脈內異常凝結,靜脈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甚至導致血栓的形成,常見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繼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之后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VTE是導致患者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臨床上,由于VTE起病隱匿、無明顯癥狀,容易誤診、漏診。據《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2018年版)》,在歐盟6個主要的國家,癥狀性VTE發生例數每年>100萬,34%患者表現為突發性致死性PTE,59%患者直到死亡仍未確診,僅7%患者在死亡之前有明確診斷。所以有效預防、規范治療才可顯著降低VTE發生率、致殘率、致死率。
自我國開展VTE項目起,已有一千多家醫院報名參與建設,2019年4月-2021年9月期間,共有224家單位成功認證為VTE防治中心。VTE防治的開展推動VTE治療走向規范化,治療滲透率增長,這也給了靜脈介入相關企業更多的機會發展靜脈介入治療產品。
盡管我國外周靜脈介入學科和臨床發展迅速,但疾病早期的防治工作尚未到位,VTE聯合防治模式還有待完善,國內二級醫院VTE防治體系建設不足,同時靜脈疾病治療手段還需改進,現有的介入療法仍缺乏靜脈專用器械。
想要解決靜脈疾病治療的臨床痛點,離不開醫院、政府、企業等多方的配合,企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在治療手段上,企業基于臨床需求研發靜脈專用產品,填補臨床空白;在治療滲透率方面,企業積極開展臨床教育、市場推廣,與臨床合作推動靜脈介入診療規范化。此外,在患者管理、學術推廣、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企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 市場尚未形成壟斷格局,靜脈疾病全治療鏈布局是破局之道
站在外周靜脈疾病治療發展的風口,我國外周靜脈介入市場迅速增長。
在我國外周靜脈介入器械市場中,主要的治療產品有腔靜脈濾器、髂靜脈支架、血栓抽吸系統等,目前僅腔靜脈濾器領域有眾多國產企業布局。隨著我國首款國產髂靜脈支架、血栓抽吸系統獲NMPA批準,國內企業憑借其突破性技術和產品,有望實現全面布局。
外周靜脈介入主要產品 來源:公開信息
我國外周靜脈介入市場規模小、增速快。2013年我國靜脈介入器械市場規模僅為3.7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達8.9億元,這一快速增長態勢將伴隨靜脈介入手術在臨床應用中的增長而加速攀升。到2022年,我國靜脈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0億元,2017-2022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8.4%。
而據興業證券測算,以治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及髂靜脈受壓綜合征等常見靜脈疾病為主的中國靜脈介入器械市場價值約為194.6億。
在整個心血管介入領域,目前僅靜脈介入器械市場壟斷程度低,一些領域僅有一、兩款甚至無產品獲批。而且,盡管一批企業開始進入靜脈介入藍海,但現有市場參與者尚未實現單一壟斷。在髂靜脈支架、血栓抽吸系統等領域,國內外企業幾乎位于同一起跑線。
同時,以往臨床上缺乏靜脈治療專用器械,常將外周動脈產品超適應癥應用在靜脈疾病治療中。由于人體外周動靜脈解剖和病理生成因素不同,靜脈血管血流較慢、直徑較大,所需產品特性也不同。
外周靜脈疾病治療不斷深入、臨床不斷探索,呼喚著更多的靜脈介入專用產品,這為靜脈介入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內企業有機會站在既往醫學研究基礎上,對比動靜脈產品療效,去做滿足靜脈治療需求的專用器械。
綜合來看,在外周靜脈介入藍海中,國產替代有機會、國內企業有條件。但國產替代不是一句口號,前提是要在滿足較好療效的同時,實現更好的本土化,在價格、產品線布局、銷售模式、醫企互動等方面滿足本土需求,光打價格戰、做me-too的產品已不是現有市場的破局點。
而且,當前國內企業實現國產替代的機會是在全球。全球化戰略并不是國內企業受集采、競爭等外驅力做出的被迫選擇,而是基于原創技術的自信走向海外的自發行為。
目前來看,外周靜脈介入市場有波士頓科學、美敦力、BD等心血管巨頭,還跑出了歸創通橋、先瑞達等上市企業,入局企業隊伍開始壯大。但現有靜脈介入市場存在產業布局散、企業產品線缺乏連貫性等問題,部分國內外企業把靜脈介入作為一業務分支、僅打造一兩款市場熱門單品。如此一來,企業在靜脈介入領域的整體競爭力不足,且在基層地區的推廣力也不足。
反觀美敦力、BD醫療、波士頓科學等海外巨頭,均從靜脈疾病全治療鏈出發,通過自研、收購布局靜脈介入市場。此前,BD在靜脈介入的核心產品是Venovo髂靜脈支架,2021年底公司通過收購Venclose公司擴充其射頻消融產品線,加強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的治療。
因此,我國靜脈介入市場最終能否實現百億規模,還得看國內企業能否實現技術創新、搭建起完善的產品矩陣。
參考資料:
《一站式治療急性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并左髂靜脈受壓綜合征療效觀察》——濟寧醫學院學報
《常見靜脈疾病診治規范(2022年版)》——中華血管外科雜志
《外周血管介入市場深度:市場處于早期階段,國產企業蓄力待發》——興業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