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出席發布會。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生物經濟發展階段目標:到2025年,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政策環境開創新局面。到2035年,按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際前列,基本形成技術水平領先、產業實力雄厚、融合應用廣泛、資源保障有力、安全風險可控、制度體系完備的發展新局面。
文件在重點發展領域中提到: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 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滿足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著眼提高人民群眾健康保障能力,重點圍繞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生物醫用材料、精準醫療、檢驗檢測及生物康養等方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增強生物醫藥高端產品及設備供應鏈保障水平,有力支撐疾病防控救治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設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和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在突破創新方面,《規劃》在方向上做出了一定的明確。《規劃》明確,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生物經濟戰略性產業。?
具體包括:加快生物技術賦能健康產業。體現在3個推動:推動基因檢測、生物遺傳等先進技術與疾病預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助力疾病早期預防;推動生物技術與精密機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提升疾病診斷能力;推動基因組編輯、微流控芯片、細胞制備自動化等先進技術與生物藥研發融合,提高臨床醫療水平。
作為生物醫藥技術惠民工程的早篩與精準用藥部分,提出以高通量基因測序、質譜、醫學影像、生物信息診斷等技術為主,重點開展腫瘤早期篩查及用藥指導,繼續推動耳聾、唐氏綜 合癥、地中海貧血等出生缺陷基因篩查,推動個體化醫療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