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是桌子底下的事情,卻會對桌子上的事情有影響,這不是簡單的連鎖反應,背后的利益網已盤根錯節。
伴隨耗材采購機制和監管顆粒度的提升,“打地鼠式”監管逐漸成為過去時,曾經被掩蓋的諸多問題也浮出水面,顯現端倪。而醫院采購中那些“隱秘角落”已變得難以藏身。
涉嫌不正當競爭:157名醫務人員主動退款?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廣西:糾治醫療衛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文章稱,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紀委監委通報一起醫療衛生領域突出問題典型案例。上林縣某醫院醫學裝備管理科原主任韋某某在負責單位醫療器械采購招投標活動中,違規為他人提供幫助,其本人及親屬收受好處費、禮金3.96萬元以及白酒2件。韋某某受到政務撤職處分。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紀檢監察機關深入糾治醫療衛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一個實例。今年以來,廣西堅持“三不”一體推進,結合實際持續深入開展醫療衛生領域專項治理。
自治區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駐自治區衛健委紀檢監察組聯合桂林市紀委監委,在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召開廉政教育警示動員大會,開展醫院涉嫌收受供應商好處費人員主動退款專項行動,157名醫務人員主動退款,涉嫌不正當競爭的藥耗材生產廠家被列入黑名單。
觀察發現,在已披露的醫療領域腐敗案件中,收取藥品耗材回扣問題出現頻率最高,呈現出涉案金額居高不下、腐敗利益鏈條環環相扣等特點。
涉案人員交代,尋找藥品的標準,一是醫院里缺少的,二是適用范圍比較大的,比如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都能用的,“范圍大了,銷量就大,利潤就高”。多名藥商表示,回扣高達藥品零售價的40%。
無論是銷售費用過高,還是成本、收入上的數據造假,背后都指向醫藥行業的帶金銷售模式。
究其深層次原因,在醫療系統內部工作多年的黃海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帶金銷售其實是企業想要擴大銷售量,卻把這種銷售極端化的一種現象,本質上就是利益的違法交換,是對法律的挑戰。”
隱秘利益鏈:從“爭銷量”到爭“進院權”?
“帶量采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帶金銷售,但是仍有一些隱秘的利益鏈還在肆虐。”黃海認為。
以前腐敗主要在末端,即醫生那一端,但是現在變成了進院端,那進院的方式就是招標。招標成了重災區。
他表示,帶量采購之后藥耗實行零差價,企業的利潤沒有以前那么高了,帶金銷售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而帶金銷售的目標也隨之改變,從爭銷量改為爭進院權,以前醫生是拿銷量提成,現在醫生是拿推薦品牌的推薦費。
為兼顧臨床需求,帶量采購文件中通常會加入醫院推薦產品目錄以及遴選環節等,工作組會問詢醫生日常使用哪些藥或耗材,也包括一些大型設備的采購。如果醫生和廠家有一些私底下關系網,最終就會影響醫院在采購中的決策。
“雖然醫生沒有最終決定權,但是醫生還是在某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個決策項目。”
在零售端方面,黃海談到,我國零售端的帶金銷售還是最大的,一些藥店為了提升銷售量,會把業績綁到銷售量上,甚至有的藥店只給員工很低的底薪,另一部分會收入來源是要求員工拿銷量的提成。
這種私下操作會讓藥代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利益,使一些藥代只依賴帶金銷售來提高收入,這種輕而易舉的事情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讓藥代很瘋狂,就容易把自己所有的工作重心都依賴于帶金銷售,這也是為什么一直久久不能根治的原因。
蝴蝶效應:阻礙“看不見的手”?
“帶金銷售阻礙的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黃海表示,“在這層關系網中,最終買單者是患者。”
因為如果藥耗定價高了,患者用不起或是醫生覺得這個價格患者無法承受,市場就會自動進行調節,藥企也會對價格和生產作出判斷和調整。但帶金銷售進入行業后,醫藥市場就發揮不了自帶的資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
并且,帶金銷售和醫保掛鉤,而醫保的總量是恒定的,醫保基金保護的是社會人民最基本的的利益,“如果帶金銷售不根治的話,連鎖反應其實是對社會福利水平的削弱。”
提高違法成本是關鍵手段之一,更關鍵的還是醫療體制改革。以前是以藥養醫,現在把它剝離開,就是銷售多少藥賣掉多少耗材,都和醫院、醫生的利益毫不相干。“所有的利益網都是因為有勾連,只要沒有連接,就不會相互影響,不影響就不會再勾結。”
那醫院怎么保持運行?
“可以提高服務以及其他方面的利潤。當把藥品耗材的價格砍掉之后,醫院自然會找到其他合理的盈利方式,以前就是過于依賴那一部分了,現在把它去掉之后,醫院自己會調節。”
另外,灰色收入去除之后,醫生的收入變少。那怎樣保證醫生的收入?
“醫院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做獎勵,比如說學術成果,或一些高精尖的手術等,如果醫生能夠獲得一些額外的獎勵且于他自身醫療技術有利的,這其實是兩全其美的。所以砍一部分收入并不意味著總收入就一定會下降,可以從其他比較積極的方式來補齊這一部分。”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會會長唐民皓曾指出,未來市場一定是大浪淘沙,淘汰的是那些不合規的、沒有創新意識的、甚至是靠紅包開拓市場的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