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疫情,讓很多IVD企業輕松地站上了金字塔尖。但高處不勝寒,塔尖上邁出的任何一步都是向下的。當暴富邏輯不可持續,IVD企業該如何回到既往軌跡?
7月4日,達安基因發布公告,同意選舉薛哲強先生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韋典含女士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副董事長,任期三年。
根據《公司章程》第八條,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故公司法定代表人將變更為薛哲強先生,公司將及時辦理相應工商變更登記等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達安基因新任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均為85后出生。
至此,自5月以來,達安基因圍繞董事會換屆的高層紛爭終于塵埃落定。
資料顯示,2001年3月,中山醫科大學、廣州生物工程中心、汪友明、何蘊韶、程鋼、周新宇、吳軍生等作為發起人,將中山醫科大學達安基因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發起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達安基因2022年一季度報顯示,周新宇持有公司股份166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19%。
2020年12月,達安基因稱控股股東股權劃轉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中山大學將其持有的廣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實控人由中山大學變更為廣州市人民政府。
據達安基因2022一季度報顯示,廣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廣州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分別為達安基因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二者均是廣州金融控股集團100%的控股子公司,因此廣州金控是達安基因的實際控制人,擁有31.13%的股權。?
實際上,新冠疫情給達安基因業績帶來的指數級增長,也讓公司管理層薪酬迎來大幅上漲。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公司董事長何蘊韶、總經理周新宇、董事會秘書張斌年薪分別為71.5萬元、70.8萬元、63.7萬元。
到了2020年,上述三人年薪分別達到923.53萬元、839.68萬元、742.83萬元。2021年,三人年薪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分別高達726.26萬元、651.38萬元、582.51萬元。
薪酬暴漲不僅是公司核心管理層,達安基因的員工薪酬也都跟著水漲船高。
2019年末時,達安基因員工總數只有1167人,當年總薪酬支出僅為5120萬元;到了2021年末時,員工總數則達到2713人,當年總薪酬支出達到了9.35億元,是2019年的18倍。
但硬幣總有另一面,守富遠比創富更難。乘著新冠疫情起飛的達安基因,剛剛經歷完一場換屆大戰。
5月7日,達安基因披露了第八屆董事會換屆候選人名單,包括3位獨董候選人和6位非獨董候選人。但上述董事候選人名單未獲廣州金控一方的認可。作為廣州金控方面的代表董事,吳翠玲、韋典含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投了反對票,對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投了棄權票。
對于投反對票的原因,廣州金控的代表董事稱源于國資提名的一位人選未被納入候選人名單。
從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來看,韋典含、薛哲強、龍潛均在廣州金控或其關聯方任職,而黃珞、周新宇、張斌都是達安基因的高管人士。5月14日,廣州金控一方再次提名計云海、朱征夫、范建兵三人為獨立董事候選人。
最終,在5月27日召開的達安基因股東大會上,廣州金控方面推舉的韋典含、薛哲強、龍潛、計云海、朱征夫、范建兵均順利當選為公司董事。
6月7日,達安基因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2022年6月6日收到公司總經理周新宇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及身體健康的原因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
隨著周新宇一紙辭呈,這場控股方與管理層的換屆紛爭基本落下了帷幕。
事實上,在新冠疫情爆發前,達安基因的業績正一路下滑,營收已連續3年出現負增長,盈利增長乏力。
2016-2019年,達安基因分別實現營收16.13億元、15.42億元、14.79億元和10.98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0.86億元、1.02億元和0.92億元。
向下的業績趨勢在2020年被改寫。憑借過往在分子診斷領域的積累,疫情暴發后,達安基因火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成為全國首批進入國家藥監局快速審批通道的企業之一,并于2020年1月28日通過審批獲證。
對于達安基因來說,新冠疫情的出現,就像在下坡路上忽然遇到一張蹦床,業績迅速反彈。
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53.41億元,同比增長386.35%,凈利潤24.49億元,同比增長2556.80%。2021年,企業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繼續實現40%以上的增長,分別達到76.64億元和36.18億元。
業績增長貢獻中,核酸檢測產品最多。2021年,達安基因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實現營收48.94億元,同比增長64.48%,毛利率達88.65%。
賺到錢的同時,達安基因也加大了研發投入。2021年,企業研發投入達6.32億元,占營收比由2020年的4.44%提升到8.24%。
橫向來看,達安基因以分子診斷技術為主導,主營臨床檢驗試劑、儀器和配套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國內分子診斷領域的主要企業還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艾德生物、凱普生物、碩世生物、圣湘生物、透景生命、之江生物、安必平等。
其中,華大基因、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的核酸檢測產品,與達安基因同屬于最先獲批應急上市之列。
2020年,四家企業盈利均實現飛躍。圣湘生物凈利潤為26.17億元,對比上年大幅增長了65倍,之江生物凈利潤9.3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7倍,華大基因凈利潤20.9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倍。
但2021年,另外三家公司業績均下滑。華大基因營收67.01億元,同比減少20.20%,凈利潤14.31億元,同比減少31.55%。圣湘生物營收45.15億元,同比減少5.22%,凈利潤22.43億元,同比減少14.29%。之江生物營收20.19億元,同比下降1.62%,凈利潤7.59億元,同比下降18.61%。
在解釋業績下滑原因時,圣湘生物和之江生物都指出,國內新冠檢測產品集采、價格普遍下調,對業績變化帶來影響。從毛利變化來看,2021年之江生物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毛利率63.62%,比上年下降了13.85個百分點。
盡管達安基因2021全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營收,似乎并未在集采等因素的影響下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但對后疫情時代IVD全行業的增長期待,并不會因為個例而固定不變。
一方面,自去年以來,歐美抗原自測市場帶來的巨大增量是否還將延續,需要打一個問號。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5月,新冠試劑出口貨值持續下降,5月僅為13.94億元,還不到1月出口貨值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國內多地常態化核酸檢測已暫停,市場增量預期也需要重新調整。
新冠檢測市場已經進入后半段,潮水未退之時,IVD企業也在尋找新的航向。
華大基因在2021年報中表示,公司在當年主動調整了新冠相關產品結構和供應鏈策略,聚焦主營業務。公司在近期指出,將在生育健康、腫瘤防控、感染防控等領域,加大前瞻性產品部署和產品資質的申報。要加大研發和生產性相關投入,圍繞主營業務和核心業務領域,適時進行股權投資。
明德生物表示,公司此前利用公共衛生事件的機會積累了大量現金,將積極投入研發并尋求外延式發展的機會,通過投資和收并購等方式進入體外診斷上游原材料、納米孔測序、多組學檢測等尖端技術領域。
東方生物近期指出,公司美國、英國子公司生產布局正在推進中。2022年公司將充分利用新冠檢測試劑帶來的行業影響力拓展業務,爭取將原有業務中POCT快速診斷平臺、分子診斷平臺、液態生物芯片等已儲備的數百種產品,全面推向國內外市場,盡快投產。
泡沫消退后,風口下的IVD企業是跌落還是蛻變,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