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Market Insights 預計,到 2024 年全球骨科耗材市場將達到530億美元,2016-2024年CAGR約為3%。全球骨科耗材市場集中度較高,強生、史賽克、美敦力和施樂輝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一半以上。這些跨國企業通常不斷通過兼并收購方式整合。
強生骨科
強生集團業務涉及消費品、制藥、醫療器材三大領域,強生的骨科業務來自旗下子公司DePuy Synthes(由強生原骨科業務線與Synthes于2011年合并而成),提供最全面的骨科和神經領域產品,以及提供在關節重建、創傷、脊柱、運動醫學、頜面以及動力工具和生物材料等領域的服務方案。
1960年代,強生集團收購了Codman & Shurtleff, Inc.的神經外科業務,并于1970年引進髖關節置換業務,這標志著強生集團骨科業務的開始。1993年,DePuy與德國的脊椎產品制造商BiedermannMotech共同組建了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由DePuy Motech Inc.負責開發、制造和銷售脊柱植入物;1998年,羅氏正式成為DePuy, Inc.的母公司 (包括DePuy Orthopaedics, Inc. 和 Boehringer Mannheim);此后,DePuy收購了AcroMed公司,從而成為世界第二大脊柱植入公司。1998年,強生集團用35億美元從羅氏手里收購了DePuy,Inc.,奠定了其在全球骨科領域的地位。2011年,強生用197億美元收購了Synthes(辛迪斯),并將其加入DePuy子公司,正式成為強生DePuy Synthes。辛迪斯由瑞士的骨科創傷領域行業標準協會創立。
2021年,強生骨科業務營收85.8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0%。
史賽克(Stryker)
出身自美國密西根州卡拉馬祖市的整形外科醫師 Homer Stryker 博士發現特定醫療產品無法滿足患者的需要,而發明了新產品。隨著人們對這些產品的興趣日益濃厚,Stryker 博士于是在 1941 年創立公司來制造這些產品。1946年,The Orthopaedic Frame Company正式成立。1964年,公司正式更名為Stryker。1969年,Stryker 博士的兒子Lee成為公司總裁。公司于1979年成功在NASDAQ上市,同年,史賽克收購Osteonics Corp.,正式進入骨科植入市場。1981年,收購SynOptics為拓展到內視鏡業務提供機會。1992年收購Dimso,拓展記住固定領域;1996年收購Osteo進軍骨創傷市場。1997年,史賽克在納斯達克上市18年后,在紐交所上市。
2013年,面對手術精度不夠造成的關節置換手術翻修率高、軟組織損傷等問題,史賽克斥資17億美元收購MAKO Surgical,切入骨科手術機器人賽道嗎,也成為了目前唯一一款在國內獲批上市的關節外科手術機器人,成功敲響了中國市場的大門。2018年,史賽克對收購微創脊柱產品制造商K2M。K2M不僅擁有復雜脊柱產品、微創手術產品、脊柱退行性疾病產品等豐富產品管線,而且企業每年向市場推出10至12種新產品。2020年,史賽克以41億美元完成了對Wright Medical Group NV(萊特醫療)的收購,這是史賽克業務的補充,填補了史賽克競爭力不足的四肢業務。
目前,史賽克在骨科領域的業務主要覆蓋顱頜面、腳和腳踝、關節置換、脊柱、創傷和四肢、上肢、運動醫療、數字系統等相關解決方案。早在1986年及1988年便通過代理公司分別進入臺灣及中國大陸市場,并于1994年正式在香港成立辦事處,于2000年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成都設立代表處。
2021年,史賽克骨科業務營收75.70億美元,同比增長26%。
施樂輝(Smith & Nephew)
施樂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Thomas James Smith的家族企業,他于1856年在英國赫爾開設了一家小藥店,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1896年他去世后,他的侄子Horatio Nelson Smith接管了企業的管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天后,Horatio Nelson Smith在倫敦會見了法國總統的特使。公司因此獲得了一份在5個月內為法軍提供價值35萬英鎊外科手術和戰地敷料的供貨合同。一戰期間,員工數量從5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
1937年,施樂輝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并上市。1986年,對位于美國孟菲斯的骨科產品專業醫療公司Richards和位于美國安多弗的關節鏡專業公司Dyonics進行了重大收購。1995年,收購Acufex Microsurgical Inc,使該公司成為關節鏡外科設備的市場領導者。到20世紀90年代末,施樂輝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醫療集團,業務遍及全球,包括各種醫療設備、個人護理產品和傳統、開創性的傷口護理治療。1998年,施樂輝宣布進行重大重組,將管理層的注意力和投資集中在三個業務部門--傷口管理、內窺鏡和骨科。1999年集團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9年,施樂輝完成了對美國骨科公司Ceterix Orthopaedics及其半月板修復系統NovoStitch Pro的收購。2020年7月,施樂輝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Cori通過FDA審核,正式于美國上市。據悉,Cori可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和單室膝關節置換術,相比以往的同類產品,Cori的工作效率更高,手術速度更快。
如今,施樂輝是一家總部設在倫敦的上市有限公司,擁有18000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
2021年,施樂輝營收52.12億元,同比增長14.3%。
美敦力(Medtronic)
1957年,美敦力創始人厄爾 · 巴肯先生(Earl Bakken)發明了世界第一臺由電池驅動的便攜式體外心臟起搏器。如今,美敦力已經成為全球醫療科技、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業務已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至70余種疾病領域,覆蓋心血管、外科業務、神經科學與糖尿病等領域。
美敦力早期以起搏器業務起家,但在此后的數十年時間里,公司將并購整合作為長期發展的驅動要素,并最終成為全球多元化醫療器械巨頭。1998年,美敦力斥資36億美元收購了Sofamor Danek公司,成為了全球脊柱植入物的領先企業。通過對Sofamor Danek的收購,美敦力獲得其脊柱和神經外科相關的器材和產品,確立美敦力在脊柱產品市場的優勢。2007年,美敦力以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Kyphon,由此成為了全球脊柱產品的領導者。2018年收購Mazor,MazorRobotics 創立于2000年,總部位于以色列 Caesarea,是一家醫療機器人公司,致力于開發、生產和銷售用于支持骨科和神經外科領域的外科手術醫療器械。該公司主要產品為Mazor X制導系統和Renaissance機器人輔助脊柱手術設備。
2021年,美敦力骨科業務營收42.88億美元,同比增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