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巨頭半年報公布:集采加速,利潤影響幾何?
日期:2022-08-29
本周,多家骨科企業密集發布業績情況,骨科耗材帶量采購的影響進一步顯現。各家企業的下一步路怎么走?
8月25日,春立醫療公布2022年中期報告,報告期內營收5.71億元,同比增長18.39%,主要系集采下關節類產品銷量增長,同時脊柱類、運醫類產品銷量亦有增長。凈利潤1.57億元,較上年同期略增0.92%。
值得關注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530.17%,由上年同期的1894萬元降至-8151萬元,報告指出,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競爭力,拓展市場渠道,增強研發實力,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付現費用支出增長,應收賬款增加。
據觀察,今年上半年,春立醫療研發投入7229萬元,同比增長111.2%,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的12.56%,較上年同期增加 5.56 個百分點。骨科帶量采購政策,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業的創新動力。
以春立為例,其加大了研發項目論證、研發人員薪酬等相關費用投入,對多孔鉭、鎂合金、PEEK 等新材料研發進行了相應布局,并加大了關節手術機器人、運動醫學、PRP、口腔等新管線的產品研發。
大博醫療2022半年報指出,從中長期發展考慮,上半年繼續加大了研發、管理及營銷方面的投入,期間費用增加。其中,研發投入1.02億元,同比增加53.52%。結合帶量采購政策可能對業務帶來的潛在影響,將適時調整經營策略,立足骨科,推進高值耗材領域多產品線發展,加大創新投入,培育新產品線、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2022年上半年,威高骨科研發投入研發投入5592萬元,同比增長9.6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5.06%,較上年同期增加0.4個百分點。三友醫療研發投入2525萬元,同比增長19.22%,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 8.51%,較上年同期也增加了0.4個百分點。
據觀察,春立和大博的營收主力分別為關節類和創傷類,已經經歷過集采降價,短期內利潤承壓,似乎研發動力也更強。威高骨科此前的產品線覆蓋比較全面,而三友醫療主營的脊柱類耗材尚未大范圍集采降價,不過兩家企業也同樣在業績報告中指出,為應對帶量采購政策帶來的變化,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2年上半年,骨科創傷類耗材、關節類耗材集采結果逐步執行。其中,創傷類耗材在河南等12省聯盟集采中平均降幅88.65%,在京津冀18省聯盟集采中平均降價83.48%,關節國采平均降幅達82%。
多家企業都在行業風險提示中指出,醫療器械集采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面對集采規則下的市場競爭,公司將面臨產品大幅降價的風險,及產品在集采中未中標的風險。
2022上半年,大博醫療實現營業總收入8.28億元,同比下降2.2%;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元,同比下降43.3%。營業成本1.58億元,同比上升30.2%。整體毛利率下降4.7%至81%。
主要系集采政策影響,以及研發、管理和營銷投入、期間費用的增加。
分產品來看,骨科創傷類產品此前在大博醫療營收占比中超六成,不過受集采影響,今年上半年創傷類產品營收4.05億元,同比下降23.18%,毛利率下降3.66%。
但脊柱類產品、關節類產品、微創外科產品保持較好增長。脊柱類營收2.27億元,同比增長23.83%,占營收的27%。關節類增長216.29%,不過僅占營收的3%。微創外科營收9500余萬元,同比增長56.82%,占營收的11%。
威高骨科實現營收11.05億元,同比增長0.9%;歸母凈利潤3.98億元,同比增長7.81%。整體毛利率78.37%。凈利增長主要由于管理結構的優化,期間費用減少,以及現金管理帶來的利息收入增加。
三大業務板塊中,脊柱類產品營收占比超過45%,報告期內營收5.06億元,同比增長1.98%。創傷和關節產品營收占比均超過20%,兩者業績變動形成鮮明對照,其中,創傷類產品營收2.68億元,同比減少13.89%,關節類產品營收2.95億元,同比增長13.39%。
春立醫療營收5.71億元,同比增長18.39%,主要系集采下關節類產品銷量增長,同時脊柱類、運醫類產品銷量亦有增長。凈利潤1.57億元,增速不及營收,較上年同期略增0.92%。
其中,關節類產品依然是主心骨,在總營收中占比超九成,報告期內營收5.24億元,同比增長13.43%;脊柱類產品營收4110萬元,同比增長 121.77%;運動醫學類產品營收454萬元,同比增長298.25%。
三友醫療實現營業總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13.7%;實現歸母凈利潤7666萬元,同比增長8.8%。
三友產品線相對集中,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脊柱類植入耗材,該品類的國家組織帶量采購尚未正式開始,集采影響也尚未明顯地反饋到企業。報告期內,脊柱類植入耗材實現銷售收入2.64億元,占總營收的89.03%。
近期,威高骨科相關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脊柱類產品是公司的主力產品,目前具有威高骨科、海星醫療、亞華脊柱三大品牌,在集采的14個品類中覆蓋了11個。
面對脊柱類耗材集采,要在價格和報量中尋求平衡。“如果脊柱類產品集采能延續人工關節類集采的溫和風格,我們很有信心,集采后脊柱類產品的銷量和收入也會上去的。”該人士說道。
集采降價后,傳統產品利潤空間被壓縮,威高也在新材料、新領域、新技術等方面探索布局。今年5月,為加快3D打印項目推進,填補骨科產品空白,威高骨科成立湖南威高高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以加快布局研發定制式骨科手術導板,提高骨科手術質量。
近期,威高骨科還與國產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就手術機器人在骨科領域的研發和應用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三友醫療也正在尋求改善產線單一問題。據了解,此前在京津冀聯盟創傷集采中,三友以相對較高的價格全部系列中標。三友認為,此次中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創傷產品在上述省份的市場準入問題,有助于擴大創傷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此外,通過收購水木天蓬,新增超聲骨刀和超聲止血刀產品線,同時開展新型骨與軟組織損傷修復系統項目等運動醫學和骨科相關產品的研發,并在脊柱椎體成形、射頻消融、骨科生物材料及手術機器人等領域開展布局。
脊柱國采完成后,骨科市場將基本實現帶量采購全覆蓋。新的市場中,企業也有新的難關要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