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預付90%,如何執行?
根據《意見》,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約定采購量的結算,在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的基礎上實行醫保資金單列預算管理。醫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約定采購金額90%的比例預付,并按照醫療機構采購進度,從醫療機構申請撥付的醫療費用中逐步沖抵預付金。
預付將分兩步執行。具體而言,湖北省各市州醫保部門【注:湖北省包括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下文稱市州)】在醫療機構和中選企業、配送企業簽訂三方購銷合同后,按照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的中選價格和約定采購量確定采購預算,醫保經辦機構分兩期向醫療機構撥付預付款。
其中首期在三方購銷協議簽訂后的10個工作日內按不低于采購預算的30%預付,第二期在采購周期執行半年或采購量達到協議約定采購量的60%后撥付,兩期預付款總計不低于采購預算的90%。
在完成協議采購量后,市州應結合中選產品實際采購量繼續予以預付,醫療機構應繼續保證及時回款。未報量的醫療機構不享受集中帶量采購基金預付政策。
《意見》還指出,醫療機構作為中選產品貨款結算第一責任人,應按協議約定與企業及時結算貨款,降低企業成本,結清時間不得超過交貨驗收合格后次月底。
此外,探索完善醫保基金網上結算辦法,推進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鼓勵有條件的市州試點開展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
文件強調,中選產品使用情況納入醫保協議管理,對違規網下采購、未完成中選產品協議采購量、不及時回款等行為的,通過約談、警示、通報、責令限期整改、責令支付違約金以及暫停或解除協議等方式進行處理。
醫院缺錢,預付能解決回款問題嗎?
在「三角債」爭端中,缺錢是醫院的常用理由。
疫情以來,部分醫院的日子確實不好過。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公布《關于2020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
其中顯示,2020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為44.09%。20個省份醫療盈余為負,占比62.5%,較2019年增加56.25個百分點;753家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為負,占比43.5%,較2019年增加25.89個百分點。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2020年1月—9月,全國近9000家公立醫院中,近4000家陷入虧損,虧損規模逾600億元。
耗材帶量采購預付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療機構的貨款支付壓力。據賽柏藍器械觀察,目前有許多省市實施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醫保基金預付制度,預付比例一般為30%,此外也有遼寧、寧夏等部分地區嘗試將預付比例提升到50%。
某市醫保局采購相關負責人對賽柏藍器械指出,耗材帶量采購中采取預付金結算方式,醫保經辦機構會在采購周期執行前,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撥付給醫療機構,一般會設立專項款,專門用于帶量采購支付貨款。
“言外之意就是不讓醫院拖欠貨款。”他說。
除預付制度外,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也是一項政策創新。
上述負責人認為,雖然目前各地方推進程度不一樣,但醫保基金直接結算是未來的方向。“直接結算更快捷。因為一家企業可能面向多個醫院,醫保直接結算會統一將所有醫院的貨款匯總到一塊打給配送企業。”
目前,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制度尚未普及,國家層面仍以鼓勵實施為主,地方上多以集采耗材品類為主。
今年3月,福建省醫保局發布《關于福建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由醫保經辦機構統一代為結算貨款,原則上醫療機構均應通過省藥械陽光采購平臺采購中選產品,當地醫保經辦機構于每月15日前按合同規定向企業支付上一月的產品貨款。
山東、遼寧、寧夏等地也相繼探索帶量采購的貨款直接結算模式。在帶量采購耗材的基礎上,直接結算還將輻射更大范圍。據悉,山東省計劃于2025年在全省全面推行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工作,南京市預計至2025年實現醫保基金直接結算率達50%。
直接結算的試點不斷涌現,也有企業代表擔心:直接結算是否只是改變了貨款拖欠主體,依舊解決不了回款問題?
從已開展直接結算的地區反饋來看,回款周期似乎確有縮短。今年6月,山東醫保局發文稱,德州等8市已在221家醫療機構實現了對集采耗材的直接結算,貨款結算周期由原來的平均8-12個月縮減至平均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