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出海價值指數榜單第一次發布。自榜單發布三個多月以來,市場格局又有新的演化,受新冠疫情困擾三年之久的世界,也逐漸步入后疫情時代。在后疫情時代,國內醫械企業如何把握新一輪的出海機會,是當前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要課題。
持續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使全球對抗擊疫情類的醫療器械產品需求居高不下,這也為中國醫械企業出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其中以經營體外診斷及試劑等產品的企業營收呈現爆發式增長已成為經典案例。受益于防疫抗疫,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較疫情前整體規模提升了一個臺階,成長為萬億級別的市場。
鑒于我國2022年12月出臺的“放開”政策,在可預見的未來,疫情“紅利”不再。盡管如此,由疫情催化的醫械出海浪潮依然處于開局階段:除IVD產品外,中高端醫械的海外市場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仍是一片充滿機會的藍海。尤其是當下,國內集采常態化,醫械市場利潤被嚴重擠壓。
——集采是集體批量采購的簡稱,由國家出面將醫保范圍內的藥品及器械統一按采購量定價。一般而言,集采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價格,以醫療器械領域里的冠脈支架為例,集采價格曾一度低于市價的96%(市價為1.35萬元,采集價為469元)。
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尋求高性價比產品,優化公共醫療費用支出以及發展中國家提高醫療保障,支付能力提高的背景下,海外市場廣闊且利潤空間大。結合內外形勢,中國醫械企業出海是大有可為,更是勢在必行。走出去,不僅是為了在國內活下去,更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長遠策略,是為自身打造“護城河”的必經之路。
——我國宣布“放開”后,由深圳市商務局組織的匯聚了來自醫療器械及科技行業的深圳企業代表團近百人,分別奔赴多國參加國際高水平展會、進行商務交流,僅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醫療展團就收獲了超4500萬美元的訂單。
成功出海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向第二個萬億奮進的制勝點。為更好地幫助國內醫械企業把握出海趨勢,打破對海外市場的認知壁壘,邁向全球價值鏈的更高處,普瑞純證提煉醫械產品出海最佳實踐的關鍵步驟,針對中國A股及港股上市的434家醫療器械相關公司,借助GRIP醫療器械大數據平臺和宏觀、行業、企業數據,采集專家意見,吸取業內研究成果,通過產品注冊數據、臨床試驗數據、專利數據,結合待研究公司的海外業務營收及目的地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重構出海指數榜單。
2022年第四季度出海榜單信息
點擊圖片查看主榜單&分榜單更多信息
出海價值指數數據維度解讀
基于GRIP醫療器械大數據平臺以及其他宏觀、行業、企業數據,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角度,通過企業的產品注冊、臨床試驗及專利數據,結合企業產品與目標市場需求耦合度等多維度、多層次的數據,構建2022年第4季度的出海價值指數。
?> > 上下滑動查看維度詳情 <
本次主榜單Top3企業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