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省七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在落實政府采購支持首臺(套)產品政策中,明確要求由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全面落實支持首臺(套)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經遴選納入國產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省級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浙江省人民政府也同步下發了《關于減負強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推動醫療機構優先使用被認定為首臺(套)產品的國產大型醫療裝備。
實際上不止浙江省,針對“規范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推動國產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推廣應用”,此前廣東省財政廳在答復政協提案時,就明確做出答復: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將積極加大,公立醫院對國產自主品牌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的支持力度:
在實際操作中,明確市(縣)級以下醫療機構首次配置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的,以及市(縣)級醫療機構配置第2臺及以上的、地級市以上的醫療機構配置第3臺以上的、明確用于特定專科使用的,原則上應選擇國產設備。
也就是說,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第2臺及以上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在實際執行落地時原則上全部選擇國產;市縣級以下的公立醫院首臺配置就要選擇國產!
早前出臺的《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廣東省2018-2020年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規劃和技術評估標準(試行)的通知》(粵衛財務函〔2019〕28號),就明確提出積極鼓勵公立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優先配置國產自主品牌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逐步提高國產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水平。
全面推進國產大型醫療設備進院,政策支持已經非常明顯!
2000億醫療設備貼息貸款!央行:優先國產自主品牌!
不只各省政府,中央相關部門關于支持公立醫院配置國產自主品牌醫療設備的政策一直在推出。
去年9月,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以上,具體支持領域包括衛生健康、教育等10個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
在1.7萬億中央貼息貸款中,將有2000億流入醫療設備更新,換言之,未來1-2年內,我國醫療市場將爆發2000億的增量空間。
除此之外,業內流出一份文件,明確提出央行對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項目重點審核條件。其中著重提到了央行將優先審核和支持符合采購國產自主品牌設備;采購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設備,以及使用20%以上自有資金支付設備購置貨款的獲貸主體;
財政貼息支持醫療設備采購政策,是國內醫療新基建的又一重要支撐,有望激發醫院采購活力,提高醫療設備國產產品的使用率。而此次央行對銀行申報再貸款的貸款項目的重點審核條件,又一次支持了國產自主品牌,無疑釋放出重大利好!
限制進口!國家財政部:137種醫療器械全部采購國產
更早之前,2021年國家財政部及工信部聯合發布的《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核指導標準》(2021年版)的通知流出,這份通知明確規定了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及儀器的比例要求。
其中137種醫療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購國產;12種醫療器械要求75%采購國產;24種醫療器械要求50%采購國產;5種醫療器械要求25%采購國產。
這項標準無疑是從全國范圍內,對公立醫院在內的單位,采購國產儀器設備的比例進行強制規范。
此前,第八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結果出爐,涉及左心耳封堵器、呼吸機、麻醉機、血透設備、血細胞分析儀、醫用內窺鏡、PET-MR、PET-CT等大批醫療設備,萬東、東軟、明峰、聯影、理邦、邁瑞、開立、康達、賽諾威盛、安健、理邦等國內知名械企多款設備上榜。
自主品牌的國產設備替代進口,不僅僅國內設備企業所期待,也同樣是國家大力推進的結果。所有企業一定要把握發展的黃金時期,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把中國醫療設備制造做好、做精,進一步打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逐步引領國產設備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