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
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
7月20日,強生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業績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其中醫療器械業務營收7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
由此帶動公司當天股價收盤大漲超過6%,市值達到4375.75億美元,重新逼近禮來——后者在年初超越強生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藥企,市值已突破4400億美元。
今年5月,公司分拆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子公司Kenvue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強生成為橫跨醫械、醫藥兩大板塊的雙業務公司。其業績表現也被視為整個醫療健康領域的風向標,備受行業關注。
在公布業績的同時,強生還制定了分拆消費者健康業務的后續步驟。
拆分后續步驟公布
2023年二季度,強生銷售額達到255.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3%;凈利潤為5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48億美元增長7%,三大細分業績全線上漲。
細分業績方面:
醫療科技業務
Q2銷售額77.9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增長幅度居三大業務之首。
去年12月以166億美元收購的人工心臟巨頭Abiomed推動了這一增長。(全球運營銷售額增長了14.7%,其中收購Abiomed貢獻了4.8%。)
此外介入解決方案的電生理產品、骨科的創傷產品、普通外科的傷口閉合產品、高級外科的生物外科以及視覺領域的隱形眼鏡也為銷售增長做出了貢獻。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生首席財務官Joseph Wolk表示,最近推出的醫療科技產品是推動業務實現更高增長的重要因素。
在電生理領域,公司旗下的Biosense Webster推出的新一代射頻(RF)消融導管QDOT Micro,采用先進的高能消融技術,具有更高的信號分辨率,能以90瓦的功率提供消融,時間長達4秒。在QMODE+溫度控制下,能以50瓦的功率進行射頻消融,時間長達60秒。QDOT Micro導管在2020年獲得了CE標志,2022年獲得了FDA批準。
有分析師認為,在疫情期間大量非緊急手術被推遲,隨著疫情的結束,這部分需求已經回歸正常,將帶來可持續的醫械業務增長。
制藥業務
Q2藥品銷售額137.3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不含新冠疫苗的銷售額為134.5億美元。
消費者健康業務
Q2銷售額40.1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4%。這一增長主要來自非處方產品,如泰諾、止痛藥美林和上呼吸道產品。
該業務于5月初分拆為一家獨立上市公司,名稱為Kenvue,旗下包含44個品牌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泰諾藥物、邦廸創可貼和化妝品等。按收入計算,是全球最大的單純消費者健康公司。
目前強生仍持有Kenvue近90%的股份,公司最新市值為469.34億美元,強生計劃在未來通過換股交易來減少持股,作為分拆的下一步驟。
上調全年業績指引
強生還上調了全年的業績展望,預測2023全年銷售將達到988億美元至998億美元,比4月份的指導區間高出約10億美元。這一全年指引也包括Kenvue的業績。
2023年調整后的每股收益預期從此前的10.60美元~10.70美元上調至10.70美元~10.80美元。
在公布強勁業績的同時,強生也表現出對收購業務的強烈興趣。
據披露,本季度強生于去年收購的Abiomed收入3.3億美元,貢獻了醫療科技業務漲幅的近三分之一。自去年12月完成收購以來,該公司已為強生醫療科技增加了6.6億美元的底線收益。
Abiomed以其全球最小的介入式心臟泵聞名于世,不過近期其 Impella 心臟泵兩次被FDA認定為一級召回。
盡管如此,強生仍舊對Abiomed保持樂觀。強生首席執行官Joaquin Duato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一切都進展順利,并按照Abiomed整合的計劃進行,我們越來越相信,這將是我們成長為心臟恢復領導者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并表示:“在并購方面,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在醫療技術方面,我們期待在接近我們目前業務布局的領域發展:視力、心血管、外科以及骨科的高增長領域。”
——
經過疫情和全球經濟形勢的動蕩,近期各大醫械巨頭都紛紛大動作重組業務,聚焦核心板塊,找尋全新發展路徑。
比如,美敦力就將腎臟業務分拆,聯手透析巨頭DaVita成立獨立新公司Mozarc Medical,并表示計劃將于今年剝離呼吸干預和患者監測業務;
百特計劃分拆腎臟護理和急性治療業務部門;
費森尤斯剝離血透之王費森尤斯醫療,并透過法律形式變更放棄了后者的控制權,后續還計劃剝離醫療項目服務子公司費森尤斯奧美德...
同時對于業務收購更加謹慎,根據Evaluate Medtech統計,2023年上半年,共有42筆醫療科技收購,涉及資金131億美元,以此趨勢推算今年將是十年來醫療科技領域收購金額最低的一年。
不過,各大醫械巨頭也都表示將持續投資新的高增長領域,推動業績的持續增長。那么,未來哪些醫械領域將吸引更多投資?巨頭們將如何出手?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