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精細化管理的訴求下,SPD項目正在迎來集中爆發期,并產生更多的倍增效應。
近日,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醫用耗材配送服務供應商遴選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公告顯示,此次項目資金為3億元,計劃以1.5億元/年,將全院未來2年的15大類耗材配送服務打包出去,選取家數為8家。
具體采購內容包括骨科、病理科、風濕免疫科、輸血科、核醫學科、檢驗科試劑、植入材料、介入材料、眼科材料、清潔消毒、血液體外、設備及配件、器械類、醫用衛生材料、口腔科等。
據醫院官網介紹,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是武陵山地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防保、康復、培訓為一體的高校直屬附屬醫院、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直管醫院。醫院擁有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256排超高端CT、128層螺旋CT、大孔徑定位CT、血管造影機、1250MA大型數字減影X光機等總值達近5億元的一流診療設備。
現設50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臨床科室42個,醫技科室8個,20個省級臨床重點???,3個州級醫療中心(恩施州兒童醫療中心、恩施州風濕免疫性疾病診療中心、恩施州腦癱兒童康復治療中心),3個州級專病防治中心(恩施州風濕病防治中心、恩施州糖尿病防治中心、恩施州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1個省級??婆嘤栔行模ㄑ簝艋?。
除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以外,多家大三甲正在推進SPD項目落地。
7月17日,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召開醫療物資智慧化SPD運營服務項目啟動會,副院長孫德興表示,經醫院考察調研及充分論證后醫院決定上線SPD耗材管理系統,全院各科室要與SPD運營公司緊密協作,互相配合,盡早完成醫院醫療物資智慧化SPD系統正常上線運行。
7月27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醫用耗材公開遴選公告,遴選方式為公開遴選—堅持高性價比的原則,使用綜合評分法。公告明確,該院已開展醫用耗材(試劑)院內供應鏈延伸服務,供應商需提前與該院SPD中標服務商聯系,醫用耗材(試劑)的院內配送必須由其負責,SPD的配送服務費用不超過實際供貨金額2%。
在新的醫療環境下,公立醫院管理正在快步向數字化、智慧化、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等方向發展。在藥品耗材由利潤中心變成成本中心,醫院傳統的粗放式醫用物資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時代,SPD在國內順勢興起并爆發。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其場地、人力、運營、資金占用等成本可轉移至SPD 服務商,切斷了二級經銷商與臨床的不必要聯系,從而降低運營風險、質量風險及廉政風險,達到效率最大化。
據眾成醫械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僅有3項SPD項目中標,而到了2022年,SPD項目中標數高達275項,6年漲幅超過91倍。
其中2011年至2023年5月期間,全國公立醫院醫療器械SPD項目的中標數量累計接近900項,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在2022年達到275項。2023年1月至5月共有119項,同比增長25.26%。
2011-2023年5月全國SPD項目的中標數量變化趨勢
圖片來源:眾成醫械
SPD項目公開采購單位以三甲醫院為主。2011年至2023年5月期間,全國共有近700家公立醫院公開SPD的中標項目。從公立醫院的等級分布來看,三級醫院占比為67.6%,其中,三級甲等醫院占比高達71%;二級醫院占比近30%,其中,二級甲等醫院占比高達87%。
2011-2023年5月全國不同等級公立醫院中標SPD項目的占比
圖片來源:眾成醫械
SPD興起時間尚短,發展模式也呈現多元化。
資料顯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醫院應用的SPD從類型上主要分為四種模式:
制圖:賽柏藍器械
據眾成醫械統計,從中標企業來看,在2011年至2023年5月期間,有接近460家的企業中標SPD項目,其中,杭州圖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中標數量斷層領先,共有41項;其次為國藥集團廣東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上海潤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有19項和16項。
2011-2023年5月企業中標SPD項目的數量(TOP10)
圖片來源:眾成醫械
目前來看,SPD主要有供應鏈集中配送和服務外包兩種模式,但似乎沒有哪一種模式是完美的。
有從業者認為,相對于以往醫院需要對接幾十甚至百余家供應商來說,供應鏈集配模式可以把耗材全部打包出去,將醫院的供應商縮減到一家或幾家,SPD服務商只需給醫院開一票,其他的供應商供貨從這個集配商戶頭走。在這種模式下,耗材管理變得更加高效,但卻“壟斷”了醫院耗材進院的渠道和供應的關系。
同時,在供應鏈集配模式下,大型流通巨頭優勢明顯,一些“非公平商業競爭”行為容易滋生,通過SPD提升商業價值和市場份額,可能是項目本身之外更大的訴求。
與集配模式相比,純第三方服務模式不改變供應關系,由獨立于醫院與供應商的第三方SPD運營服務商提供SPD運營管理服務。四大醫械流通巨頭之外的創新企業多以第三方服務模式為主,如峰禾科技、國醫科技、海遇醫療、德榮醫療、萬序健康、醫貝、微萌、圖特、愛惠、聯眾智慧等。
而第三方服務模式同樣存在“隱憂”。有業內人士認為,純第三方服務模式公司的資金穩定性是相對較低的,因為純第三方服務主要依靠收取供應商的服務費,然后給醫院去做整合運營,相對來說收入較少,投入較高。
“如果所負責的項目規模比較大,未來的資金可能就會有問題,當然如果它一直是良性的運營就問題不大,但隨著帶量采購品種的增多,服務費可能會越收越少,第三方服務公司沒有集中配送份額的支撐以及其他自身業務的支撐,就容易出現問題?!?/span>
但單純從服務模式來講,第三方服務模式不存在業務經營行為,生存狀態更加透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院的管理壓力和風險。
整體來說,國內SPD行業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支持、行業規范和資本蓄力都尚未完善,但在醫院精細化管理訴求之下,SPD市場擴容是必然,未來前景有著諸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