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編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前,全國已有至少168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名單見文末),而隨著醫療反腐態勢的不斷升壓,這個數字或將繼續增長。
中紀委曝光:關鍵人物“關照”
一年中標26個器械采購項目
8月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深度關注|精準懲治單位行賄》,劍指單位行賄問題,其中醫療衛生領域被點名。
文章中談到,2021年初,上海菲茨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股東、實控人徐凱華通過堂姐徐云芬向時任浙江省樂清市衛健局局長王賢明推薦其代理的某品牌醫療設備,希望得到關照,并約定回報部分利潤。菲茨公司及其合作公司因而中標該市4100余萬元的醫療設備采購項目。
2021年間,在王賢明支持協調下,徐凱華等人合作的公司中標26個項目,共計8400余萬元。2022年12月,樂清市人民法院以單位行賄罪、行賄罪,數罪并罰,決定對徐云芬執行有期徒刑六年二個月,并處罰金60萬元。判決書顯示,徐凱華通過徐云芬向王賢明行賄共計715萬元(其中382萬元為單位行賄)。菲茨公司、徐凱華涉嫌單位行賄罪、行賄罪一案正在審理中。
上海發布:全面排查整治醫院高值耗材使用情況
在醫療反腐態勢高壓不斷升溫下,地方行動密集起來,醫院高值耗材使用記錄成為稽查重點。
8月7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上海市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國家版《關于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的基礎上,上海的《通知》增加了三大專項行動,包括開展高值耗材專項檢查、開展整治 “紅包”、回扣專項檢查。
《通知》要求,根據《關于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3﹞15號)文件要求,結合專項整治工作安排,配合醫保、公安等部門,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科室、重點領域,對醫療機構高值耗材使用情況全面開展排查整治,嚴厲打擊串換高值耗材、虛構高值耗材、耗材分解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積極推進欺詐騙保案件處置,對查實的違法違規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對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活動過程中收受患者及其親友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務,接受其安排、組織或者支付費用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收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經營企業或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提成,參與或接受影響醫療行為公正性的宴請、禮品、旅游、學習、考察或其他休閑社交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監督檢查、執紀執法力度,對違反行業紀律的醫務人員,批評教育一批、通報處理一批、嚴肅清理一批,對涉嫌利益輸送的各類機構,嚴肅懲處、移送線索、行業禁入,持續保持對 “紅包”、回扣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關注高值耗材、自費外購藥品、基因等檢測費用,聚焦醫療美容、口腔、輔助生殖等重點領域,依法依規嚴厲打擊虛假宣傳、無證行醫、非法生產經營使用相關藥品醫療器械行為,整治查處廣告違法行為、違規開展診療服務,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嚴格相關藥品醫療器械進口管理,對醫藥購銷領域中發現的涉稅違法行為依法依規進行核查檢查,清理整治線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多家藥械企業回應
中紀委2020年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談到,通過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從2013年到2019年12月,醫藥領域賄賂案件超3000起。但處罰主要集中在醫務人員受賄行為上,很少將醫企牽涉進來。
而在今年橫掃醫藥全領域的反腐大潮中,對于行賄問題的監管和整治形勢進入新的階段。除醫療機構從業者外,藥械生產經營企業、經銷商、醫藥代表,乃至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及其指導的社會組織,都被納入了整治范圍。
7月21日,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提出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根據《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要整治醫藥產品銷售采購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醫藥產品銷售過程中,各級各類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及與之關聯的經銷商、醫藥代表,以各種名義或形式實施“帶金銷售”,給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回扣、假借各種形式向有關機構輸送利益等不正之風問題,成為整治重點。
地方層面,8月1日,海南省衛健委發布《關于公布集中整治工作舉報電話的通知》,舉報內容涉及藥品、器械、耗材“帶金銷售”腐敗問題,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假借咨詢費、講課費、推廣費等各種名義或形式給予醫療機構或其內設科室、從業人員回扣的行為等問題。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對于醫藥反腐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影響非常關注,諸多醫藥企業緊急回應。
據證券時報報道,新天藥業、怡和嘉業、衛寧健康、沃森生物、特一藥業回應銷售費用、營銷模式問題;雙鷺藥業、百洋醫藥、馬應龍、恒瑞醫藥、太極集團、華熙生物、賽科希德等多家企業回應近期醫企經營活動是否受影響等問題。
據觀察,短期內,醫藥板塊股市有明顯波動。不過醫療反腐對于行業的長線利好也成為業界共識。
德邦證券認為,醫療反腐對行業中長期發展構成利好,但短期確實有一些不確定性。
中泰證券認為,短期來看相關醫療機構的糾察整治可能會造成醫院常規招投標以及企業銷售推廣活動的階段性延遲,但這種強監管、嚴監管的新常態下,藥械入院等流程有望更加規范透明,灰色空間或將進一步壓縮,有望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促進相關企業聚焦主業主責,激發創新活力。
在醫藥反腐高壓勢態下,規范化經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走向。
附:
制圖:賽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