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局勢正在對該國運營的醫療科技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過去幾十年中,高科技產業一直是以色列增長最快的部門,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以色列還是全球醫療器械創新網的“發電廠”,成為跨國醫療巨頭公司爭相競購的沃土。
然而近兩年來,受到政局影響,該國經濟放緩的形勢加劇,投資并購前景也面臨不確定性。以色列財政部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以色列的外國投資驟降60%。
醫療器械創新網“發電廠”
以色列作為全球“創新之都”,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能力尤其強大,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供應國。根據以色列IVC研究中心的數據,以色列的醫療器械公司占全行業公司數量超過一半,人均醫療器械專利數量位列全球第一。
得益于以色列醫療器械領域的生態環境、企業的商業化能力以及對于知識產權(IP)的重視,過去十年內,該國超過40%的醫療器械創新網公司實現了盈利。
正是因為這些優勢,以色列的醫療科技初創公司吸引了全球知名的風投公司和跨國醫療巨頭企業。
根據IVC的數據,以色列生命科學領域企業在2021年的融資金額達到38億美元,創下了過去十年的新高;同年有21家以色列生命科學行業公司被收購,總金額達到20億美元。
2021年,以色列曾誕生了多項大手筆的收購案,包括波士頓科學對以色列微創醫療器械公司Lumenis(科醫人)全球外科業務高達11億美元的收購,以及奧林巴斯對以色列醫療器械公司Medi-Tate的收購。當年,中國醫療器械公司啟明醫療也以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瓣膜公司Cardiovalve。
不過2022年,受到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以色列生命科學行業的投融資交易數量和金額都出現大幅下降。2022年僅6家以色列企業被收購,總金額較2021年減半至10億美元。
過去兩年里,以色列高科技初創公司的融資估值也在不斷縮水。IVC數據顯示,2021年,以色列生命科學領域融資金額與數量創下新高后,2022年前三季度該領域的融資額大幅下降22%,僅為17億美元,交易數量僅為上一年同期的35%,且融資估值縮水五分之一,其中融資金額最高的一筆也僅為1.5億美元。
今年以來,以色列的局勢牽動著海外投資者的神經。在2020年以前,以色列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者主要以以色列本地投資者為主,而到了2021年,形勢出現了變化,大量海外企業赴以色列投資,當年以色列外國投資者投資額從上一年的11億美元翻番增至20億美元,占比超過70%。
普華永道與以色列創新署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分析認為,這種趨勢的變化主要由美國投資者推動。“由于美國經濟的變化使得美國投資者在以色列市場的投資活動增加,2022年前三季度,外國投資者的投資額是以色列投資者的兩倍多。”報告寫道。
數據顯示,2022年以色列約72%的外國投資來自美國,金額達到210億美元。
今年以來,在以色列局勢升級后,海外投資者對該國的投資更趨于謹慎。根據以色列財政部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今年第一季度,以色列的外國投資驟降60%。
10月9日美股收盤,主要科技公司股價都出現下跌。據統計,全球有約500家跨國公司在以色列開展業務,主要是收購以色列初創企業后在當地建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