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后的分享環節,政、產、學、研各界翹楚從各自角度分享了關于精準醫療發展的真知灼見:

天津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泌尿外科學教授、研究員?、國家醫療器械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顧漢卿教授就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項目技術要求與審評這一課題進行了演講,他談到我國正不斷加快創新醫療器械上市的審評審批,我國創新產品注冊持續爆發。他還詳細分析了當前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范圍、技術專利發明特點要求。
創新審批和優先審批兩大綠色通道明顯縮短了創新和臨床急需等醫療器械產品的上市時間,不但為解決臨床需求提供了極大幫助,也大大刺激了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
精準診療離不開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如何通過醫學影像終端標準化提高診療精準性一直是業內人士探討的話題。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國家醫用顯示器性能檢測CNAS認可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邱學軍院士針對精準診療新發展一醫學影像終端的標準化這一主題展開了演講,他詳述了當前醫用顯示器的應用場景新特點,還重點分析了當前醫用顯示器的行業標準主要涉及內容,其中包含技術要求23項以及現有國內外的標準對比。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基因產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基因測序行業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可造就千億美元級市場。基因科技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熱點。華大松禾資本管理合伙人曾曉玉就當前的熱門賽道——基因科技投資展望展開演講,她詳盡描述了基因科技創新成長發展史及當前基因產業全景圖,還分享了當前整體投資大環境,當前以精準醫療為核心已形成了防、診、治全流程的完整產業鏈并成為了當前新興投資的大藍海市場。

產品檢驗檢測已成創新企業必須要跨越的一道門檻。近年來,江蘇醫療器械檢驗所充分發揮“賦能”作用,在推動創新產品檢驗檢測與服務相結合,加快推動全國醫療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所副所長、正高級工程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人因工程專委會副秘書長繆佳就優化檢驗醫療器械創新網體系,助力醫療器械創新網發展這一主題展開演講,他首先介紹了江蘇省醫療器械產業概況以及江蘇省目前創新醫療器械審查情況,強調了檢驗檢測在確保醫療器械質量和安全方面的關鍵作用,后續檢驗所還將采取更多舉措加強對檢驗醫療器械創新網,以滿足日益復雜的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需求。

數字時代醫療健康變革中該如何應對新型診療技術和新型醫療健康需求等方面的挑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生金域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加義就數字時代國際IVD創新路徑與發展方向展開精彩演講。他提到,當前我國IVD行業目前面臨著兩大核心問題。首先,企業規模較小且產業集中度較低,這導致了資源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其次,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明顯錯位。但我國IVD產業在疫情期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我國IVD產業已經涌現了約2300家生產企業,數量居全球首位。但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關鍵技術缺乏自主研發,尤其是在光學、流體、計算和集成等四大核心技術領域落后。王加義表示,我國未來在IVD領域的發展要注重四個基本點:強化基礎、大小兼顧、軟硬兼施、落地服務。

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需要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等不同創新主體,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國科醫工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文飛為所有與會者針對先進醫療器械發展趨勢及醫工所思考與實踐這一主題展開演講,他分析了當前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其中以IVD、心血管、影像、骨科等相關產品市場規模較大,他還分析了當前生命科學領域國內外產品、技術及企業對比及展望了儀器設備、二代基因測序、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醫學影像的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