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購40家醫院,愛爾眼科進一步深化在全國各地的“分級連鎖”體系!
11月30日,愛爾眼科(300015.SZ)發布公布,公司擬購唐山愛爾、衡東愛爾等7家醫院部分股權,合計交易價格2.99億元。
具體來看,愛爾眼科擬購南京安星所持有的唐山愛爾72%的股權、衡東愛爾51%的股權、咸陽愛爾51%的股權、臺山愛爾新希望65.1001%的股權;擬購亮視晨星所持有的遂寧愛爾69.941%的股權、恩施愛爾74%的股權、北流愛爾71.8002%的股權。
2.99億元,愛爾眼科再出手7家醫院
據悉,本次收購標的7家醫院均已形成良好的發展基礎,根據7家標的醫院的資產評估報告及現有的業務、人才和技術的基本情況,經交易各方協商一致達成收購合約,收購金額合計約2.99億元。其中收購恩施愛爾股權及金額都最大分別為74%及8880萬元。
對于交易的目的、對公司的影響,愛爾眼科表示,為抓住醫療行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在未來競爭中占得先機,同時,基于標的醫院的基礎條件和發展趨勢,公司本次收購7家醫院部分股權,有利于盡快完善區域市場布局,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深化在全國各地的“分級連鎖”體系,鞏固和提升公司的領先地位。
一年收購40家醫院,愛爾眼科在下怎樣的一盤棋?
回顧愛爾眼科的擴張史,今年1月,愛爾眼科將14家醫院收入囊中,9月26日,愛爾眼科發布公告稱,擬以8.6億元的收購總額一次性收購19家醫療機構,加上本次的7家醫院,一年累計收購40家醫療機構。
作為眼科巨頭,大規模并購醫療機構已經算是愛爾眼科的“常規操作”了。
1
2020年時,愛爾眼科曾以18.71億的價格一次性并購了30家眼科醫療機構,當時這筆交易一度引發市場熱議。
2
2021年,愛爾眼科也曾先后幾次進行收購,到2021年底,共計約29家眼科醫院部分股權攬入愛爾眼科麾下。
3
2022年11月,愛爾眼科發布公告稱,擬收購西安愛爾、泉州愛爾等26家醫院部分股權,交易價格共計超9億元。
據分析,愛爾眼科正是通過不斷對外收購醫療機構實現了快速擴張。近年來,愛爾眼科在醫療網絡布局及管理方面,積極促進總部與地方醫院協同,并通過地縣級醫院及門診部等進一步服務好下沉市場,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收購的醫療機構遍布全國,其中不乏眾多縣級醫院的身影,這也是愛爾眼科通過擴張來實現進一步的市場覆蓋的重要手段。
正所謂“金眼銀牙”,可見眼科的吸金能力也是備受市場認可的,而近年來愛爾眼科正是憑借一系列的擴張幾年內實現了業績的翻番。
2023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1,025,176.45萬元,同比增長26.45%;實現營業利潤252,235.58 萬元,同比增長30.55%;實現凈利潤193,498.58萬元,同比增長 35.5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71,237.43萬元,同比增長32.6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75,869.91萬元,同比增長27.23%。
在2014年時愛爾眼科的營收不過24.02億,凈利潤只有3.092億;但到了8年后的2022年,愛爾眼科的營收已經飆升到了161.1億,凈利潤則上升至25.24億,分別翻了7倍和8倍。
此外,根據半年報數據顯示,目前愛爾眼科的商譽值已經達到59.47億。也正是因為愛爾眼科的”造富“能力,帶動了業內掀起了一波眼科“上市熱潮”,近年來,眼科機構陸續遞交招股書,原本頗為沉寂的行業肉眼可見的重燃熱情,例如朝聚眼科、華廈眼科和普瑞眼科等先后過會,恒瑞醫藥、華熙生物等市場熱門標的也都瞄上了眼科賽道,紛紛選擇上市或投資加碼。
“瘋狂”擴張背后,隱患隨行
不過,這種模式并非沒有弊端,目前愛爾眼科的商譽值已經達到59.47億,一旦收購的醫療業績不及預期,愛爾眼科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
實際上,從愛爾眼科的股價走勢來看,投資者也對愛爾眼科這種高度依賴并購的模式有所擔憂,雖然上半年的業績依舊維持雙位數增長,但近兩年愛爾眼科的股價卻持續調整。
截至11月30日收盤,愛爾眼科股價為 16.99元/股,和最高點42.64元/股相比已經腰斬,市值則蒸發超過了2300億。所以當前愛爾眼科所面臨的是不斷上升的商譽值和不斷走低的股價。
深挖愛爾眼科快速擴張背后的原因離不開其獨有的基金并購模式,2014年,愛爾眼科宣布成立“上市公司+PE(私募機構)”型產業并購基金,即公司出10%左右的資金,然后由金融機構、金融公司和個人等出資剩余部分,該基金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孵化新醫院。可以理解為這一模式的本質類似杠桿,只用10%的資金,其他由投資機構出資,僅用10%的資金撬動百億市場。
在并購基金旗下會有許多等待孵化的醫院,這些醫院一旦達到了盈虧平衡點,愛爾眼科會出資從并購基金買下即將盈利的資產,而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的公司則繼續留在基金中等待孵化。
在基金并購模式的助推下,愛爾眼科的門店數量激增。據媒體統計,在2009年上市之初,愛爾眼科在全國僅有19家連鎖醫院;而到了12年后的2021年,愛爾眼科旗下醫院數量已達723家,其中中國內地610家、中國香港7家、美國1家、歐洲93家、東南亞12家。
這一模式帶來愛爾眼科快速膨脹,但背后的隱患也不容忽視,商譽高也意味著高溢價,由于其門店及旗下各類醫療機構大部分是通過收購模式得來,為了讓這些醫療機構業績達成目標,往往愛爾眼科需要增加額外的費用來支撐其管理、營銷、宣傳等費用,據了解愛爾眼科2022年管理費用超22億元,相較2014年的3.8億增長了近6倍。
或許股市的走低也反應出了當前投資者對這一風險的防范,而愛爾眼科未來能否擺脫這一風險繼續保持高增長模式值得深思。在今年5月,愛爾眼科曾公開申明這一基金并購將逐漸退出其發展舞臺,也讓我們共同關注,愛爾眼科未來能否始終走在眼科市場最前陣列。
文章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網,參考:侃見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