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澎湃新聞消息,一口罩生產企業以3.3元/片的價格出售醫用外科口罩,且要求10萬片起訂,被人舉報,蘇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在經過初步調查后表示:該企業以3.3元/片的價格出售口罩,是合理的,不構成“哄抬物價”。?
消息顯示,該口罩生產企業為總部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新綸科技蘇州基地。上述監管部門向澎湃新聞表示:新綸科技平時口罩單價為1.2~1.5元,最近由于原材料價格攀升及設備更新等因素致成本提高,新綸科技口罩出售單價調整為3元和3.3元,3元是上門自提價,3.3元是送貨上門價。?
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10萬元起訂的銷售門檻不違反相關規定,生產企業不像零售企業,目前確實沒有太多人力對接小訂單,企業可以自己拼單。?
賽柏藍在新綸科技官網查詢得知,新綸科技的領域包括消費類電子、新能源、光電顯示、石油精化、生物醫藥等行業。而蘇州最大的口罩生產企業,就是深圳市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蘇州超凈技術有限公司,召集公司員工自2020年1月21日就開始加班加點趕制口罩,全天二十四小時滿負荷生產口罩。每天口罩產能已由原來的5萬只提高到擴大到30萬只左右。
生產成本提升,原料暴漲
公開資料顯示,醫用口罩多采用一層或者多層非織造布復合制作而成,主要生產工藝包括熔噴、紡粘、熱風或者針刺等,具有抵抗液體、過濾顆粒物和細菌等效用,是一種醫療防護用紡織品。?
據了解,醫用口罩由口罩面體和拉緊帶組成,其中口罩面體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為親膚材質(普通衛生紗布或無紡布),中層為隔離過濾層(超細聚丙烯纖維熔噴材料層),外層為特殊材料抑菌層(無紡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噴材料層)。因此,其上游材料包括無紡布、熔噴布、濾材、環氧乙烷滅菌、紙塑包裝材料、耳帶等。?
在上述原材料中,熔噴布成本占到總成本17%,是第三大成本構成,據報道,熔噴布每噸單價已經由2萬漲到了20多萬,有中間商甚至加價到29萬。在媒體報道中,一個業內交流群貼出通知——“無紡布不止是稀缺,熔噴布廠家已經排到了3月份,甚至有些廠商4月都排了,可以說熔噴無紡布已經沒有了。”?
雖然原料的價格暴漲,但人工成本才是總成本的大頭:新綸科技董事、副總裁翁鐵建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的口罩生產成本相較于疫情之前提高了很多,由于是10年前的設備,像“折耳帶”工藝,只能靠人工,加上公司在除夕夜就趕工生產,按照平時的三倍支付工資,自動化程度低,不但影響產能,更增加了成本。?
除此之外,按照標準,醫用口罩要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產品上會殘留環氧乙烷,刺激呼吸道,產生致癌物質。長期少量接觸,可能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因此滅菌工序必須經過長達14天的解析,來確保口罩中殘留的環氧乙烷含量低于10ug/g的安全標準,檢驗合格后才能上市,這也嚴重影響了口罩的供應。
供需失衡,但不要貿然舉報
的確,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激增,再加上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假期,多數口罩生產企業已經放假,短時間復工存在一定困難,假期內,全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
有研究機構表示,疫情導致恐慌性口罩搶購,庫存期較短,短期存在較大缺口。疫情發生后引起普通民眾的高度關注,短期內口罩需求激增,而由于正常狀態下口罩庫存僅保持1~2周左右,短期搶購迅速消化庫存,因此出現了口罩斷貨現象。?
根據工信部數據,此前,我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只,產能為全球最大,占全球近半產能規模。對N95、醫用外科口罩也具有較強的供應能力,醫用的外科口罩產能是220萬只,醫用N95口罩產能約為60萬只。?
好消息已經傳來,國家發改委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動復工達產,大力支持增產擴能,其2月27日宣布,繼2月24日我國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突破100萬只后,2月25日,我國醫用口罩日產能達到3212萬只,日產量達到3028萬只;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7285萬只,日產量達到7619萬只,分別是2月1日的3.4倍、7.8倍,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105%,初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
雖然目前,眾多以藥店、商超、電商平臺為主的下游渠道,口罩供應仍然緊缺,但從上游和中游的供需矛盾初步緩解,傳導到下游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段時間以來,有關商家哄抬物價的舉報屢屢見諸報端,需要注意的是,舉報商家是否涉及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不僅要看售價更要考慮進價,以及商家獲得的差價。尤其是疫情期間,銷售企業和流通企業的成本也有所增加,我們都應該給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一些理解。
請審慎運用自己舉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