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19年12月、2020年4月,潤達醫療、達安基因、九強生物三大IVD上市企業先后宣布引入國企注資,成功轉入國資陣營。
實際上,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大股東股權質押問題后,很多民營上市公司尋求國資紓困資金解決危機,醫藥大健康行業作為中國戰略性產業也受到國有資本青睞。
通過戰略投資,
國資平臺可提高國有資本配資和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而對于民營IVD企業來說,不僅是引入資金,還能同時在資源、渠道等方面實現共享與互補,拉動關聯產業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業務鏈條網絡,進而提升上市公司抵御風險和持續盈利能力。
潤達醫療、達安基因、九強生物成功上車國資的同時,作為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其2019年及2020Q1財務數據也頗具特色。
潤達醫療:作為IVD綜合服務商,2019年營收增長率最高(+18.24%)。目前正在由外延擴張轉向內生發展,自主品牌呈快速增長趨勢。不過目前其營收仍以商業為主,商業板塊占比高達96%。
九強生物:2019年營收同比+8.61%,2020年Q1受到疫情強烈的不利影響,同比-34.57%。九強生物目前正通過外延并購來改善其產品線相對單一的問題。
達安基因:雖然2019年財務狀況表現不佳,同比-25.73%;但在疫情期間,迅速推出新冠檢測試劑盒,逆風翻盤,Q1營收暴漲+133%。
市值:56.50億元
作為IVD綜合服務商龍頭,潤達醫療于2015年5月上市。
主營業務為向各類醫學實驗室(醫院檢驗科為主)提供體外診斷產品及專業技術支持的綜合服務,同時以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醫療信息化系統開發、第三方實驗室等產業鏈延伸業務為補充。
轉為國資控股
2019年8月,潤達醫療公司股東和杭州市下城區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正式的《股份轉讓協議》及相關的《表決權委托協議》等協議。交易后杭州市下城國投將擁有27%潤達醫療股東大會表決權,成為其控股股東。股權轉讓金額為15.02億元。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財政局持有杭州市下城國投100%股權。
潤達醫療實際控制人由劉輝和朱文怡變更為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政府,完成了從民企到國資控股企業的變身。
公告表示,國有戰略投資人的加入有助于潤達醫療鞏固和開拓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在國家醫改政策推進的過程中,有助于潤達醫療與公有制醫療機構更好的開展合作,加強核心業務的深度與 廣度。
2019年12月13日,下城國投總經理趙偉東成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下城國投副總經理顏純華擔任副董事長,潤達醫療原實控人之一劉輝擔任副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
整體營收
2015年上市以來,潤達醫療業績持續增長。業績的持續增長中,通過并購“跑馬圈地”扮演了重要角色。資料顯示,從2015年9月18日算起至今,潤達醫療的并購記錄多達14筆。
▲潤達醫療2015-2020Q1營收&歸母凈利潤變動(億元)
2019年,潤達醫療同樣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增長:
營收:70.52億元,同比+18.24%;
歸母凈利潤:3.10億元,同比+18.15%;
研發投入:0.59億元,同比+34%。
2020年Q1,受疫情影響:
營收:12.99億元,同比-15.16%;
歸母凈利潤:0.32億元,同比-53.36%。
業務營收
潤達醫療的業務板塊主要分為工業、商業兩大板塊。
▲潤達醫療各業務占比及細分
2019年,潤達醫療業績總體平穩。
工業:營收2.80億元,占比4%,同比+29.42%,毛利率69.32%。渠道價值凸顯,自主品牌產品(生化、糖化、質控、化學發光、分子診斷、醫療信息化等領域)快速增長。
商業:營收67.66億元,占比96%,同比+17.88%,毛利率25.39%。其中,集約化及區域檢驗中心業務營收增長較快,達20.63億(同比+21.24%),占比已達29.25%。
疫情中,潤達醫療全面負責雷神山醫院檢驗科建設、物資配送等。
總體而言:
潤達醫療服務型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逐步由外延擴張轉向內生發展;
引入國資控股股東,潤達醫療作為IVD綜合服務商龍頭占據了更有優勢的資本渠道,能夠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快速拓展業務,同時借助渠道優勢向上游生產化延伸擴張。
區域營收
潤達醫療通過新設和并購投資的方式,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國業務布局。
華東地區:潤達醫療營收第一大區域,貢獻了40.84億元,占總營收的58%;
西南地區:占比最小,僅3%,但增長最高,同比+49.35%。
未來發展
在多年的經營中,潤達醫療憑借其產品組合方案形成了其平臺規模及成本優勢,對上游廠家的議價能力不斷提升。
未來,潤達醫療計劃:
進一步順應國家醫改趨勢,集中資源重點推進集約化業務及區域檢驗中心業務,加快公司業務的轉型升級。
重視信息化領域的開發建設。
自主研發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化學發光檢測系統等產品,搶占進口替代中的先發優勢。
市值:89.77億元
九強生物是一家以生化診斷試劑(“金斯爾”品牌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高成長型企業,擁有與國際基本同步發展的系列產品。目前擁有生化檢測系統、血凝檢測系統、血型檢測系統。
目前中國IVD行業的生產企業約有300-400家,但國內企業中實力較強的綜合性企業還較少,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是在某一領域具備競爭優勢。例如九強生物在生化診斷領域。
轉為國資控股
籌劃資產重組、推動定增引入央企戰投,近半年來,九強生物資本動作不斷。
2020年4月7日,九強生物公告與國藥集團及國藥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藥投資擬不超過12億元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成為九強生物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九強生物表示,與國藥投資合作在渠道、研發、戰略等方面具有合作優勢及其協同效應。
在此之前,九強生物的資本運作已經有了國藥的影子:
2019年8月,創業板上市公司九強生物公告:公司擬聯合國藥投資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95.55%股權。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金額預計超過10億元。
整體營收
▲2016-2020Q1九強生物營收數據
2019年,
九強生物營收:8.41億元,同比+8.61%;
歸母凈利潤:3.32億元,同比+10.30%。
研發投入:0.70億元,同比+15.20%。期內共獲得及申請了23項專利。
2020年Q1,受疫情影響:
九強生物營收:1.13億元,同比-34.57%;
歸母凈利潤:0.13億元,同比-78.85%。
在九強生物強勢的生化領域,由于各大品牌逐步開始實施生化診斷系統封閉化戰略,九強生物推出了自有品牌G92000和G9800兩款分析系統。
業務營收
從產品構成來看, 診斷試劑業務仍是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
體外診斷試劑:營收7.80億元,占比93%,同比+14.31%;
體外診斷檢測儀器:營收0.58億元,占比7%,同比-34.76%。
九強生物實行“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即根據訂貨合同和以往的銷售數據,結合庫存情況,編制不同層次的生產計劃。2019年,自產產品金額1.23億元,同比+16.47%。?
從銷售模式來看,
經銷為主:營收占比88%,同比+11.65%。
直銷為輔:占比12%,同比-9.68%。
區域營收
▲九強生物的區域營收數據
國內市場:仍是九強生物的主戰場,營收占比98%,同比+8%;
國外市場:增長速度快,同比+48.89%。?
未來發展
九強生物將以新產品研制推廣及建立高效的合作銷售模式作為未來三年發展的突破點,產品結構以自主研發產品為主、代理為輔,高端產品為主、中低端為輔。?
自2013年起,九強生物與雅培、羅氏、日立、邁瑞、威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陸續建立起生化戰略合作關系。
2019年度雅培(中國)向九強生物的采購進一步增加。
未來,九強生物計劃努力鞏固和提高公司在國內生化診斷試劑領域的龍頭企業地位,積極通過外延并購的方式布局除生化領域以外的其他細分領域,“成為體外診斷全線產品線供應商”。
2019年,九強生物聯合國藥投資收購邁新生物就是朝著這一方向邁進。
九強生物目前的主營業務主要是生化臨床體外診斷試劑以及血凝、血型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業務相對單一,用戶主要是醫院檢驗科;
邁新生物的產品是免疫組化產品,用戶主要是醫院的病理科。
行業政策風險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醫療服務費用總體控制將成為常態,對參與者的成本優勢、規模效應、技術領先性、以及對政策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將對九強生物形成挑戰。
市值:185.9億元
2019年12月31日,達安基因公告稱,中大控股的股東中山大學籌劃將中大控股100%的股權無償劃轉給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金控)。廣州金控集團唯一出資人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廣州市國資委)。
2019年,
達安基因營收:10.98億元,同比-25.73%;
歸母凈利潤:0.92億元,同比-9.25%。
研發投入:0.94億元,同比-4.02%。期內取得國家專利局授予的專利12項。
2020年Q1,與另外兩家受疫情不利影響不同,達安基因在Q1營收暴漲:
達安基因營收:5.89億元,同比+133.16%;
業績暴漲是其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在1月28日即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并迅速投入臨床使用。
目前,達安基因、萬孚生物、麗珠集團等7家企業的試劑盒獲得CFDA及CE雙證,可供應至全球市場。
歸母凈利潤:1.86億元,同比+559.37%。
區域營收
專注主業,聚焦于臨床診斷技術和產品,做大做強PCR技術和產品領域;
繼續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與引進發展、產業投資相結合的技術、產品、產業發展策略;
進行制度創新,探索與落實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激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