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隨著防疫物資出口訂單增加,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出口相關的違法行為。
就在昨日(5月11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發布通知稱立案查處了一批防疫用品認證違法案件。
在立案的5起案件中,皆存在著防疫用品虛假認證、買證賣證的情況。
案例1
上海某設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涉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認證活動案
根據國家總局交辦線索,4月15日,市局執法總隊執法人員對上海某設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該公司作為多家境外公告機構的國內代理商,存在以自己公司名義出具CE產品證明文件,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和結論等違法行為。當事人涉嫌違反《認證認可條例》及《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的相關規定,市局執法總隊已立案調查。
案例2
某(上海)認證有限責任公司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案
4月21日-22日,市局執法總隊執法人員兵分四路對某(上海)認證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地、注冊地及上游和下游企業進行集中檢查,發現該公司系境外公告機構的國內代理商,為了幫助客戶獲得境外公告機構的認證,編造多份檢測報告,存在虛假檢驗檢測數據和結論行為。當事人涉嫌違反《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的相關規定,市局執法總隊已立案調查。
案例3
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認證活動案
根據天津市市場監管局協查線索,4月24日,市局執法總隊執法人員對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該公司是境外公告機構代理機構,存在自己出具證明文件,偽造檢測報告等行為。當事人涉嫌違反了《認證認可條例》及《上海市檢驗檢測條例》的相關規定,市局執法總隊已立案調查。
案例4
上海某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虛假認證證書案
4月8日,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接線索對上海某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經查,當事人為認證中介機構,自2020年3月起向相關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企業出具無效的CE認證證書、FDA注冊證書,致使相關企業蒙受損失。當事人隱瞞重要事實,誘騙對方訂立合同的行為涉嫌違反《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相關規定,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5
上海某生活日用品有限公司涉嫌虛假宣傳案
4月14日,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在對上海某生活日用品有限公司營場所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生產并打包“KN95 Protective Mask”口罩產品的表面、產品包裝袋以及產品外包裝盒上均印有“CE”標識,并提供了一張“CE”證書表示其已獲得“CE”認證。經查,該公司提供的“CE”證書為虛假證書。當事人未取得“CE”認證在產品上標注“CE”標識的行為,涉嫌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事實上,隨著市場監管總局對于防疫物資出口的不斷收緊,各個地區都在重拳出擊,嚴厲打擊涉及防疫用品的認證違法行為。
截至目前,上海市監局共檢查了生產企業120余家、經營企業1400余家,接到和發現案件線索34個,力圖搗毀所謂“CE認證”的“產業鏈”。
此外,深圳市打擊防疫用品虛假認證的專項整治活動也在持續開展。截止到4月30日,深圳市已經立案調查15起,其中就包括了未經授權開展認證、偽造冒用證書、買賣證書、發布虛假認證內容廣告等違法行為。
特別提醒:
在申請歐盟CE標志認證時,應選擇國家認監委批準的合法認證機構或者歐盟官方授權公告機構,謹防上當受騙。
企業申請產品CE標志流程圖:
(圖源:關務小二)
除了非法認證之外,我國對于出口防疫物資質量問題的嚴查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
近日(5月9日),海關總署就發布了《全國海關近期查發出口防疫物資質量安全不合格批次清單》,通報了16家出口企業。
在此次的不合格的近225萬個商品中,涉及非醫用口罩、紅外測溫儀、醫用手套、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不合格原因也主要是口罩破損、受污,過濾效率不合格,外觀不合格等。
事實上,除了上述海關總署通報的225萬個不合格產品之外,各個地區的海關都在加強對于出口環節防疫物資的質量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在出口環節查獲的霉變、殘損、受污、超出保質期以及經實驗室檢測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防疫物資,海關更是表示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符合刑事立案標準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外,還將采取下調信用評級、提高查驗比例、依法暫停或取消有關資格資質、曝光違法違規信息等多種懲戒措施,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目前,隨著我國防疫物資出口監管不斷的加強,口罩等熱門醫療物資出口的規范也在不斷的提高。
就在昨日(5月11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最新更新了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注冊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清單,其中包括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以及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5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