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圖網
近期北京疫情因“新發地”相關多個聚集病例事件,出現疫情“小高峰”,受到全國關注。一方面是由于“新發地”在疫情爆發前10天,有超過百萬人去過“新發地”,這些人群中,被感染的人員可能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風險。另外,不管是“物傳人”還是“人傳人”問題還尚不清楚,海鮮市場與百事廠區出現多人聚集性病例事件,引發公眾對海鮮等冷凍食品、可樂、薯片等安全性的擔憂。
新發地與華南海鮮市場、中央公園面積比較,reuters.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先后在6月14日和15日、17日,3次進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采集了數百份樣本,發現有不少陽性樣本,這些陽性環境樣本可以幫助研究者還原“案發現場”,鎖定傳染范圍甚至傳染源。專家傾向認為,“人傳人”與“物傳人”都可能發生,是物品或人將北京之外的新冠病毒帶入了“新發地”。
“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nmdc.cn/nCoV
6月18日晚間,中國疾控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主要包括北京市確診病例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3-03),這3個樣本均采集于2020年6月11日,為近期北京爆發的病毒樣本。同時中國疾控中心也向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以全球共享數據。
nextstrain網站展示北京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位置,//nextstrain.org/ncov
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6.14.151357
D614G流行變異情況,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doi:?//doi.org/10.1101/2020.06.20.161323
具有D614G突變的毒株于2月初開始在歐洲傳播,到5月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主流毒株,在歐洲和北美占近70%的測序樣本。在印度,巴西、伊朗等地均有發現。
The D614G mutation in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duces S1 shedding and increases infectivity,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6.12.148726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病毒學家Hyeryun Choe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文章稱發表最新研究表明,在整個歐洲和美國流行的 SARS-CoV-2變異體中的微小基因突變,有可能增加冠狀病毒上刺突蛋白的數量,這將大大提高了該病毒感染力,其感染人細胞的能力提高9-10倍。
D614G突變與感染力增強有關,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6.12.148726
SARS-CoV-2分離株編碼病毒中的D614G突變隨時間推移,峰值(S)蛋白在發現它的位置上占主導地位,這表明這種變化增強了病毒的傳播。Hyeryun Choe團隊比較了功能殘基上帶有天冬氨酸(SD614)和甘氨酸(SG614)的S蛋白的特性,觀察到以SG614偽病毒感染的逆轉錄病毒感染了ACE2表達細胞比使用SD614的細胞明顯更有效。使用類似病毒SARS-CoV-2 M,N,E和S蛋白的方法獲得了類似的結果,SG614確實做到了不能比SD614更有效地結合ACE2,并且包含這些S的偽病毒康復期血漿以可比的效率中和蛋白質。這些結果表明SG614比SD614更穩定,這與流行病學一致數據表明帶有SG614的病毒可以更有效地傳播。
D614G突變,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6.12.148726
需要指出的是,該研究是使用制造關鍵冠狀病毒蛋白的無害病毒進行的,研究觀察到的變化是否還能轉化為現實世界中傳播能力的提高,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The D614G mutation in SARS-CoV-2 Spike increases transduction of multiple human cell types,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6.14.151357
6月15日,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Neville E. Sanjana團隊基于偽病毒和人肺上皮細胞等細胞系,再次發現D614G變異讓偽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提升2.4-7.7倍,其中感染人肝細胞(Huh7.5-ACE2)最為顯著。
D614G流行變異情況,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doi:?//doi.org/10.1101/2020.06.20.161323
6月20日,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教授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研究稱,新冠病毒刺突S蛋白D614G氨基酸殘基的突變可顯著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并且能夠降低對個體恢復期血清的敏感性。
S-G614蛋白偽病毒顯示出更強的感染力,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doi:?//doi.org/10.1101/2020.06.20.161323
文章指出,迫切需要確定這種稱為D614G的突變會對從未有相關突變病毒中恢復的人們造成何種威脅。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對于以前感染了較溫和毒株且已經康復的患者,新毒株實際可能導致第二次感染,但尚無臨床證據。他們的研究發現來自恢復期COVID-19患者的93%(38/41)血清可以中和S-D614和S-G614偽型病毒具有相當的效率,但約7%(3/41)的恢復期血清顯示出對S-G614假病毒的中和活性降低。這些發現對SARS-CoV-2傳播和免疫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Spike mutation pipeline reveals the emergence of a more transmissible form of SARS-CoV-2,bioRxiv preprint doi: //doi.org/10.1101/2020.04.29.069054
今年4月份,IBM AI醫療團隊在四月份的一項研究中警告稱,D614G突變可能會降低針對該病毒刺突蛋白的疫苗計劃有效性。5月,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貝特·科伯(Bette Korber)發表論文指出,歐洲和美國東海岸流行的是一種新型突變體病毒,其傳播力更強。科學家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D614G突變上。另外塞爾維亞一項研究中得出類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