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椎動脈藥物支架(商品名:Bridge?)”獲得NMPA批準上市(來源:NMPA)
12月18日消息,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神通”)自主研發的“椎動脈藥物支架(商品名:Bridge?)”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用于癥狀性椎動脈狹窄的治療。據悉,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為球囊擴張式藥物支架系統,由預裝的藥物支架和輸送系統組成。支架采用L605鈷基合金作為金屬支架平臺,經激光切割而成,外表面刻有凹槽。藥物涂層由雷帕霉素(Rapamycin)和可降解的外消旋聚乳酸(PDLLA)組成,儲存在凹槽內。輸送系統為快速交換式的球囊擴張導管。環氧乙烷滅菌,一次性使用。適用于癥狀性椎動脈顱外段狹窄的治療。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采用單面刻槽藥物涂層支架的設計,增強了藥物靶向控制釋放能力,提高了藥物治療效率,可以減輕細胞增殖引起的支架內再狹窄和支架術后的血栓形成,為癥狀性椎動脈顱外段狹窄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臨床治療選擇,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曾于2018年3月成功獲批創新醫療器械,進入NMPA綠色審批通道。可應用于癥狀性椎動脈狹窄的治療。椎動脈藥物支架(商品名:Bridge?)后循環缺血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25%-40%,其中9%-33%的后循環缺血性患者有椎動脈起始部狹窄或閉塞。采用支架置入術已成為椎動脈狹窄的主要治療方法。通過支架置入,可以即時有效地改善腦血流,起到預防卒中再次發作及降低后循環缺血性損傷的作用。但由于解剖結構等原因,椎動脈起始部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發生率高。椎動脈狹窄的治療仍是臨床醫師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對于臨床治療來說,理想的椎動脈藥物支架希望有以下特點:非紫杉醇載藥,載藥濃度低但能達到同等療效,支架具有良好的支撐力耐受開口處壓力,支架壁薄能夠更快內皮化,支架具有良好的順應性適應迂曲病變。
▲微創神通“椎動脈藥物支架(商品名:Bridge?)”獨特的載藥設計(來源:微創神通,取自神經介入在線)
▲微創神通“椎動脈藥物支架(商品名:Bridge?)”結構設計(來源:微創神通,取自神經介入在線)Bridge?椎動脈雷帕霉素藥物支架可滿足以上臨床需求,其設計特點有:1)雷帕霉素藥物:有效減少支架內再狹窄,與紫杉醇藥物相比,安全性更高;2)獨特載藥設計:藥物僅儲存于支架外表面的凹槽內,載藥量為同類產品的1/3,避免無效面涂藥,減少藥物副作用;3)靶向點灌釋藥:藥物僅向內膜面靶向釋放,減少對管腔面的支架表面內皮化的影響,減少晚期血栓事件;4)壁薄加速內皮化:壁厚僅86μm,與不銹鋼支架相比壁更薄,更早完成內皮化進程,減少血栓事件與再狹窄發生率;5)強支撐力:鈷基合金L605材質,加強環正弦波結構,提供強徑向支撐力,有效擴張狹窄病變,且鈷基合金材質較不銹鋼抗疲勞性能強,維持遠期血管腔通暢;6)優異柔順性:"n+s+—"結構,減少支架軸向短縮,釋放過程中能精準定位,允許支架縱向彎曲,提高越過病變能力與柔順性,幫助支架更好貼壁。
▲微創神通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的載藥與藥物釋放方式(來源:微創神通,取自神經介入在線)值得一提的是,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的載藥與藥物釋放方式是其最大的技術特點,將傳統藥物支架的“漫灌”變為“靶向點灌”,減少了載藥量,從而減少藥物副作用,但不影響有效性。因為藥物只向病變血管內膜面靶向釋放,減少支架表面內皮化的影響,僅在需要治療的地方分布并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