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光照進農村醫療:郟縣分級智能診療真智慧
?醫療衛生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的和諧幸福。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和全省縣域綜合醫改試點縣,平頂山郟縣大力實施衛生健康信息化工程,探索構建“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縣域綜合醫改縱深發展,讓基層群眾在看病就醫、健康保障上享受到了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諸多便利,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醫改成效。
遠程會診:足不出戶看上大專家
“患者的影像顯示雙側乳房有結節,在結節的性質判斷上以及是否需要切除想請張教授進一步診斷,并給出指導。”1月20日下午2點40分,在郟縣婦幼保健院遠程門診會診中心,醫生陳俊娜正在與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乳腺科張彥武教授連線,為一名65歲的乳腺結節患者咨詢治療方案。
據患者的女兒介紹,母親是在半個月前參加農村婦女“兩癌”篩查時發現了乳腺結節,當地醫院建議做手術治療。頓時,一家人有些猶豫,就想通過縣婦幼保健院的遠程會診,聯系省里大醫院的專家看看后再做決定。
通過遠程會診,張彥武教授查閱了患者鉬靶片子,并詳細咨詢了相關癥狀,最終反饋“建議做手術治療”,患者家屬這才感到吃上了“定心丸”。“現在看病真方便,在縣醫院就能隨時約上省里的大專家。”患者女兒說。
兩臺電腦大屏、一組攝像頭、一條光纖,“面對面”的實時問診拉近了患者和醫生的距離,省去了舟車勞頓的麻煩。這樣的看病體驗,如今在郟縣的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都能實現。
在姚莊鄉禮拜寺村衛生室,77歲的王保坤感到頭暈、心慌、乏力,村醫尹素麗立刻通過電腦上的遠程診療系統,聯系上了郟縣中醫院內科醫生張永輝。20多分鐘的耐心問診過后,王保坤根據醫囑在村衛生室取了些降壓藥,并決定今后從飲食、睡眠作息上加以改善。“現在村衛生室設備齊全,村民可以實現網絡遠程問診,真正讓看病少跑路、少花錢。”村醫馬俊峰道出了基層百姓的心聲。
近年來,郟縣大力實施城鄉衛生健康信息化工程,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建立智能分級診療平臺,涵蓋醫學影像、心電診斷、臨床檢驗、病理檢驗、消毒供應、遠程會診等六大共享中心,并在全縣3家公立醫院、14所鄉鎮衛生院、377個村衛生室配備了遠程會診設備,實現了“村頭接診、‘云端’看病”。
“郟縣的遠程會診不僅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數據互聯互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還線上貫通全國2700多家醫院、22萬多名醫生,同時還在全省縣級率先上線互聯網醫院,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5G智慧導診等業務,打通了群眾就醫、問診不便的‘最后一公里’。”郟縣衛健委主任張利恒說。
移動體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地見效
1月21日下午4點,在郟縣堂街鎮朱洼村衛生室門口,一輛帶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識的健康云巡診車前來了不少村民。
“體檢項目一個都不少,當天就能出結果,既不花錢,也不耽誤回家干活兒。”免費體檢后,村民申德銀對這輛云巡診車豎起了大拇指。
在云巡診車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超、心電圖機、健康一體機等基本醫療設備一應俱全,常見的身高、體重、血常規、心電圖等體檢項目都可以實現,檢查化驗結果及個人健康信息等數據會同步上傳至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同時將檢查結果推送到群眾手機端,實現了居民健康檔案信息與移動APP客戶端實時互動、一鍵同步。
目前,郟縣已為14個鄉鎮配備了12輛健康云巡診車,重點服務65歲以上老人、孕產婦、慢病患者、貧困戶、殘疾人等群體,并為其提供7大項、49小項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以往手動錄入信息相比,云巡診車就像一個可移動的‘小型醫院’,配合工作不僅省力、省時,效率還更高。”堂街鎮衛生院公衛科醫生丁奎星告訴記者。
正是借助于云巡診車和互聯網技術,家庭醫生摸清了基層百姓的健康狀況,推動了簽約服務落地見效。據統計,2020年,全縣健康管理服務人次同比增長13.5%,重點人群簽約率同比增長6.37%,履約率同比增長7.5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增長10.3%、5.6%;全縣常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8年初的12.1%提高到目前的25.8%,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健康促進縣。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縣鄉一體技術共享
以信息化建設聯通上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踐證明,“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化整合醫療資源,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分級診療模式落地生根。
得益于這張織密筑牢的健康“網”,近年來,郟縣按照“龍頭帶動、縣鄉一體、資源集約、錯位發展、管理同質、技術共享”的思路,強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副縣長喬東濤介紹,2019年,郟縣被確定為全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后,由縣人民醫院牽頭,聯合縣中醫院、二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組建郟縣醫療健康集團,實行行政、人員、財務、藥械、業務、信息、績效“七統一”管理,構建便民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走進郟縣“互聯網+健康”管理數據中心,一塊塊清晰的大屏幕上不僅能查詢全縣居民的健康數據檔案,還可以實時監測遠程會診、進行120調度、了解云巡診車動態,并統計分析集團內各成員單位的運行情況。“通過這樣實時動態精準化的監管,進一步推進了醫療健康集團為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此外,郟縣醫療健康集團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實行按人頭預算管理,將當年籌資總額基金扣除10%的風險基金、省級統籌大病保險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其余部分作為預算額度,打包給集團統籌使用,建立“優勞多得、公平合理、誰服務誰收益”的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各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
數據顯示,2020年,郟縣參保人員住院率由2019年的18.06%下降為15.82%,縣外轉診人數同比減少2467人次,住院醫保基金縣域外支出率同比下降1.58%,醫保補償費用比去年同期節約1771.4萬元,縣外就診患者和醫保基金向縣域明顯回流,醫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