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外行”入局醫療器械的不只是格力。從華為到海爾,從阿里到騰訊、從京東到拼多多,越來越多的“攪局者”進軍醫療器械行業,隨著智能AI、物聯網、3D打印技術的持續推進,蛋糕大、單價高、毛利率高的醫療器械已成為行業巨頭布局的重點。
多實體行業巨頭入局醫療器械
除格力外,家電企業中,海爾、美的、海信、TCL、長虹此前早已紛紛加入醫療行業棋局。
電商巨頭搶灘
除實體行業外,互聯網巨頭在醫療方面的混戰愈演愈烈。天眼查數據顯示,由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100%出資的四川快手互聯網信息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第一類、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而這種現象在2019年就明顯增加。2019年2月,百度率先進軍醫療器械領域。旗下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新增銷售三類醫療器械、二類醫療器械等。2019年5月,盒馬鮮生也在此前經營范圍增加Ⅱ類醫療器械外,新增了Ⅲ類醫療器械的銷售。同時,拼多多也開始入局。
京東方面,2019年5月,京東醫療部門正式變更為京東健康,宣布獨立運營,旗下整合了京東的醫藥零售、醫藥批發、健康城市等業務板塊,意在打造繼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之后的第三大品牌業務。6個月后,京東健康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70億美元。
醫械空間巨大
《醫療器械市場數據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425億元,同比增長20%,超過全球市場增速的4倍。從市場份額來看,醫學影像、體外診斷、低值耗材、心血管器械耗材的市場份額靠前。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速明顯超過藥品市場增速。報告顯示,醫械增速約為藥品市場增速的2倍左右。從醫療器械與藥品市場規模相比來看,發達國家基本達到1:1,全球平均水平約為0.7:1,中國市場僅為0.25:1,醫療器械市場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此外,老齡化也將帶來更大的市場潛力。
單從家用醫療器械市場來看,其基于人口老齡化與慢病高發病率的問題,未來家用醫療器械規模需求逐漸擴大。同時,對醫學影像檢查、體外診斷檢查、心腦血管器械、骨科耗材等醫療器械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
近年來,國家頻頻對醫療器械領域出臺有力的政策,尤其是大型醫療器械優先國內采購以及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的建立等,都為企業在醫療器械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