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由《中國醫療設備》雜志社和眾成醫械共同研究編制,以眾成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為基礎,量化分析醫療器械國產化率,客觀反映了中國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替代現狀。是國內首個基于醫療器械大數據作出的進口替代分析報告。
眾成醫械數據部經理鄭珂演講
94.6%國產醫械具備進口替代潛力
醫械國產化加速推進
《報告》按照2017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標準,分別對2017-2020年國產與進口產品的數量進行統計對比。本次數據分析涵蓋1111項二級產品類別,覆蓋125176件國產產品與13904件進口產品。
分析維度包括行業背景數據(醫械市場規模,企業、產品及專業服務機構數量,企業專利及創新審批產品數量等);和進口替代產品數據(以及國產化率區間和產品數量,國產高占比品類數量,國產產品零突破數量,國產占比上升的品類分布,進口替代產品目錄等)兩大部分,總體數據情況如下:
國產化率區間及數量分布
截至2020年底,國產化率0%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60項,占比5.4%;國產化率0-70%的二級產品類別合計334項,占比30.1%;國產化率70%以上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717項,占比64.5%。也就是說,94.6%的二級產品類別已實現不同程度的進口替代。
國產高占比品類逐年增長
其中,2017-2020年期間國產化率高于50%的品種數量(進口替代優勢品類數量)逐年增長,從2017年的518項增至2020年的881項,近4年進口替代優勢品類數量增幅超過70%。
國產產品零突破成績顯著
同時,2017-2020年期間國產化率0%的品種數量逐年減少。2017年國產化率0%的二級產品類別數量達166項,而2020年減少至60項,越來越多領域的產品數量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從上述分析數據可以直觀看出,2017到2020年中國二級醫療器械產品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國產產品占比大幅提升,醫療器械創新網突破能力顯著增強。
2021年:國產醫械技術趕超的“黃金期”
今年以來,“醫療器械創新網研發、進口替代、技術攻關”等呼聲在國家大政方針和行業中更加強烈。2月9日,國家工信部等起草了《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明確到2025年在醫療裝備關鍵零部件及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3月6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解決一批醫療器械“卡脖子”問題。
從一系列政策舉措可以看出,國家層面以醫療器械產業蓬勃發展為契機,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和國產替代。如果說2020年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最快的一年,那么2021年將是國產醫療器械國際市場趕超替代的關鍵節點。
在國產替代加速推進的節點上,《中國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產品分析報告》的發布,首先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明確的產業扶持方向,實現精準施策;其次,可以彰顯國產企業在進口替代方面的進步與擔當,鼓勵越來越多國產品牌走向高端化;此外,還將倡議具備產業資源與產業基礎的省市,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貢獻“硬核”力量。
另外,除上述宏觀數據分析之外,《分析報告》還對進口替代優秀企業、優質產品及區域分布情況等作了系統梳理,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