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設備采購又將開始。
國家衛健委下發,骨科醫療中心設置標準出爐
4月29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最新發布了一則《關于印發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及國家骨科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中,國家衛健委表示,為了進一步推動骨科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骨科醫療服務保障能力,現將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以及國家骨科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下發。
標準中,除了對于骨科醫學中心的硬件要求之外,更是對所需的醫療設備標準進行了公布。
設備配置需求公布,這些醫療設備上榜
按照設置標準要求,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應當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或三級甲等骨科專科醫院,具備較全面的骨科疾病診治能力。
其中,要求醫學中心近5年年均骨科門診接診≥30萬人次;年均骨科急診接診≥5萬人次,年均開展骨科手術例數≥2萬例,具備集中收治50人以上骨科成批傷的救治能力和應急救治場所。
骨科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上,要求近5年年均骨科門診接診≥8萬人次;年均骨科急診接診≥6000人次,年均開展骨科手術例數≥4500例,具備集中收治20人以上骨科成批傷的救治能力和應急救治場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服務項目上,要求醫學中心具備骨科疾病常規診斷技術以及骨科疾病先進診斷項目,包括數字化X線攝影(DR)、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發射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掃描(ECT)、肌骨彩超、骨與軟組織病理診斷、醫療器械創新網檢查、神經肌肉電圖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骨代謝指標等實驗室檢查。
以及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數字減偽影斷層融合成像、定量CT醫療器械創新網檢測(QCT)等。
此外,對于醫療中心的診療能力和核心手術技術開展能力,國家衛健委要求,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近5年收支病種覆蓋率需達到表格所列病種的90%以上。(見文末附件)
根據此前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整理,除了基本醫療設備之外,三級骨科醫院??圃O備配置主要包括:骨科牽引床、骨科手術床、萬能手術床、醫療器械創新網監測儀、上下肢功能恢復器、椎間盤鏡、移動式X光機、手術顯微鏡、雙極電凝、高頻電刀、電子止血帶、C型臂X線機、關節鏡、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CT)、核磁共振(MRI)、血液回收機以及骨科手術相應的各種其他手術器械。
11個省市簽約,第二批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啟動
事實上,早在2016年12月末,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中就明確指示,要加強臨床重點??平ㄔO,建設一批高水平臨床???,重點支持腫瘤、心腦血管、兒科、精神、感染、婦產等薄弱領域重點??圃\療能力提升。
2020年,國家發改委下達的總預算為456.6億元的衛生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就明確要求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此前公布不久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了未來要繼續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
顯然,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已然成為醫療領域的持續發展戰略。
4月13日,國家衛健委第二批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以及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蘇、福建、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陜西等11?。ㄊ校┱闹饕I導或分管副省長分別出席并發言。
根據會議內容,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地方政府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以簽訂協議的方式,由地方政府給支持政策、給資金投入,國家衛生健康委給平臺、給政策、給任務,進一步提升共建醫院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其建設成為國家級中心。
此前2019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已與遼寧、浙江、山東、廣東等4省人民政府簽署了第一批合作共建協議。
換句話說,本次會議結束后,未來第二批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也將很快落地,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蘇、福建、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陜西等11省市的相關??频慕ㄔO工作即將開啟。
4月初,廣東省衛健委已經公開表示,未來3-5年內,將投資百億元重點爭取眼科國家醫學中心,綜合類、心血管、癌癥、神經、創傷、口腔、精神、傳染病、骨科、婦產、老年醫學、中醫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廣東。
2月初,上海市發改委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中也包括了多項專科醫學中心的計劃。
可以說,在后疫情時代公共救治能力亟待加強的助推下,大批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已經是板上釘釘,而隨著大批專科區域中心的建立,也勢必會掀起一陣醫療設備配置的浪潮。
在國家衛健委區域協同發展的要求之下,對于醫療器械行業來說,專科醫學中心的建設或許又將是一個新風口......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