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三亞的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基于5G的激光遠程診療系統的實時在線演示。這是新一代遠程醫療的里程碑,使中國在遠程診斷、遠程手術、遠程教學等方面實現升級換代并領跑國際。
該成果完成了激光遠程診療系統的構建,實現了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三亞)與第一醫學中心(北京)相距三千多公里的靜態病理圖像和動態手術圖像的激光遠程演示。
據了解,兩次遠程會診所用的終端是世界上唯一實現大色域、高色飽和度的激光顯示終端。與目前最好的高清液晶平板顯示終端進行現場對比,前者色域覆蓋率是液晶顯示終端的2倍以上,色飽和度提高3倍。
在場專家認為,此激光遠程醫療系統顯示的影像色彩豐富而鮮艷,不僅可明顯提升靜態病理圖像的特征識別率,還顯著提高了動態手術影像的特征識別率和清晰度,病變組織、微小血管清晰可見。結合“云間301”5G傳輸平臺,構成了高難度遠程手術的利器,為提升遠程醫療的精準性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疫情推動遠程醫療加速發展
疫情期間,遠程醫療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重要性更是得以凸顯,其打破地域限制,高效配置醫療資源,特別是實現“無接觸式醫療”等功能,成為疫情期間民眾尋醫問診的重要方式。
分析人士表示,疫情防控成為遠程醫療行業加速發展的催化劑。疫情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就醫習慣,市場對遠程醫療行業增長的預期正不斷升高。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2020-2030年可能是數字技術重塑醫療衛生系統的十年。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的遠程醫療行業增長預期升高。美國咨詢公司大觀研究預測,2027年全球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美元。
與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家愈加重視遠程醫療,推出多項舉措扶持遠程醫療行業發展,并將遠程醫療納入“十四五”規劃中。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推進新技術融合。支持醫療裝備與電子信息、通信網絡、互聯網等跨領域合作,推進傳統醫療裝備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融合嵌入升級。”
6月28日,國家藥監局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第二批重點項目的通知》,其中就涉及基于遠程傳輸、柔性電子技術及醫用機器人的創新醫療器械評價研究。聚焦新型高端診療設備等前沿性、交叉性產品,開展基于遠程/無線傳輸技術醫療器械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形成檢驗及評價技術指南和標準規范等。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遠程醫療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數字化為基礎,顯著降低醫療服務的時間、經濟和環境成本。對于接受過當面診斷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復診患者,遠程醫療可幫助患者在家中進行自我監測并及時向醫生反饋。
成熟的遠程醫療服務,其范疇可以包括心理咨詢、補充處方藥、糖尿病、慢阻肺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病管理,也可以包括影像資料等數據傳輸和儲存等,獲得第二咨詢建議,還包括急診、創傷、中風、重癥監護等遠程雙向視頻指導治療等。
目前,我國遠程醫療已形成了遠程預約掛號、遠程咨詢、遠程會診、遠程醫學教育、遠程協助等多種應用場景。未來,在5G等新技術帶動之下,遠程醫療應用場景將不斷得到新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