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醫療健康行業動態
上市事件
國內動態?·
事件:暴漲369%!邁普醫學IPO上市,爭當再生醫學全球領先企業7月26日,邁普醫學(301033)成功登陸創業板,發行價格15.14元/股。截至收盤,邁普醫學股價為71.03元,漲幅達369.15%。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結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進制造技術開發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人工硬腦(脊)膜補片、顱頜面修補產品、可吸收止血紗、可吸收醫用膠、口腔可吸收修復膜、定制式矯治器、可吸收功能性創面修復補片、生物 3D打印機。公司在國內率先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術開發出用于神經外科手術的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該產品是入選中國科技部《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2018)》的唯一一款腦膜產品、也是目錄中僅有的9項“國際原創”產品之一。(向下滑動查看)
點石觀點:邁普所在的再生醫學領域已有正海、冠昊、佰仁3家上市公司,核心產品人工硬腦膜未來勢必納入集采。市場給到了較高的市盈率倍數,看好公司未來在醫美、口腔板塊的增長機會。再生醫學未來向哪些科室發展,如何提高醫患對再生醫學材料的剛性需求,是同賽道多家公司要面對的問題。
國外動態?·
事件一:疫苗生物技術公司Icosavax上市首日開漲超62%7月29日,疫苗生物技術公司Icosavax(ICVX.O)首日上市開漲超62%,報24.3美元,IPO定價15美元/股。Icosavax是一家美國疫苗制品研發商,Icosavax是基于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蛋白質設計研究所開發的VLP技術建立的,公司的RSV候選疫苗IVX-121摻入了經NIAID/ NIH許可的穩定的融合前F抗原。
事件二:Rallybio登陸納斯達克,助力罕見病抗體療法研發7月29日,Rallybio登陸納斯達克,Rallybio是一家為罕見疾病開發抗體療法的I期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創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Rallybio的先導項目RLYB211將在胎兒和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中進行研究。胎兒和新生兒同種免疫血小板減少癥(FNAIT)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會導致母親的免疫系統攻擊其胎兒或新生兒的血小板(參與凝血的血細胞)。FNAIT可能導致流產、新生兒死亡或由于胎兒大腦出血而導致神經系統殘疾。目前還沒有治療FNAIT的方法。RLYB211是一種從純化捐獻血漿中的抗體提取制成的多克隆抗體療法,旨在清除母親血液循環中的胎兒血小板,防止針對它們的免疫攻擊。此次IPO收益將資助完成RLYB211的1/2期試驗,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將第二個FNAIT候選藥物RLYB212(單克隆抗體)推向臨床。公司預計將利用IPO所得資金完成RLYB212的1期和1b期研究。IPO收益還將用于推動補體驅動疾病療法開發。
并購事件
國內動態?·
事件:華仁藥業子公司擬8億元收購恒聚星醫藥100%股權近日,華仁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西安曲江華仁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曲江華仁”、“甲方”)與本次收購交易對方玉林市健鑫商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宜春聚特星商貿中心(有限合伙)、宜春景物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宜春聚胺星電子商務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宜春聚代星數字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簽署了《關于西安恒聚星醫藥有限公司暨安徽恒星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股權收購協議》,曲江華仁以自有資金8億元收購交易對方持有的西安恒聚星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恒聚星醫藥”、“標的公司”)100%股權,并間接持有恒星制藥100%股權。
國外動態?·
事件:52.5億美元收購BioLegend,珀金埃爾默發力臨床診斷7月26日,珀金埃爾默公司(PerkinElmer)宣布已達成協議,將以52.5 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組合收購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抗體和試劑領導品牌BioLegend。(向下滑動查看)
點石觀點:PerkinElmer作為全球知名化學分析儀器制造商,廣泛涉足診斷、生命科學、食品和應用市場等多領域,產品覆蓋醫療分析檢測所需的儀器、軟件、試劑以及培訓服務等。近兩年,公司加快基因療法、免疫診斷等領域的擴張。此次收購將BioLegend作為開發科研試劑的全球卓越中心具有深遠戰略意義,旨在整合其研發用于細胞計數、多重檢測、蛋白質基因組學、磁性細胞分離和生物工藝等多領域的優質抗體和試劑核心技術,提升自身在臨床診斷和食品安全測試等研發和服務水平,持續鞏固作為精準醫學和診斷測試開發試劑和耗材的主要供應商的地位。
戰略融資事件
國內動態?·
事件一:國產心臟起搏器龍頭C輪融資1.5億美元,高瓴、碧桂園創投等參投
7月26日,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宣布,其旗下專注研發及銷售植入式起搏器和除顫器設備以及心律失常管理相關技術的子公司MicroPort 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 Limited(以下簡稱“微創?心律管理”)已就C輪融資達成最終協議,融資總額達1.5億美元。本輪由高瓴和微創?共同領投,碧桂園創投參與投資。其他參與方還包括中金資本、易方達資本、涌容資產、LSquared Private Management和萬匯資本等。本次融資將用于微創?心律管理多管線技術研發、臨床試驗、監管注冊及商業化等方面。(向下滑動查看)
點石觀點:心臟節律管理(CRM)是心臟介入國產替代的一片藍海。由于歷史問題,過往國內心臟巨頭對海外技術普遍消化不良,國產起搏器的替代率尚低,且CRM領域高度看重器械植入后服務。此次微創CRM集合了全球領先的技術資源、國內的渠道資源和專業的臨床支持團隊,相信會在商業上快速獲得成功。在資本市場上大家更為關注的是,微創CRM如何快速吸收LivaNova的先進技術,并化解LivaNova的虧損問題。
事件二:星曜坤澤完成3000萬種子輪融資,開發肝病新藥近日,復健資本新藥創新基金孵化設立聚焦于肝病領域的創新藥研發平臺---蘇州星曜坤澤生物制藥有限公司(Hepa Thera Bio.)完成種子輪融資人民幣3000萬。蘇州星曜坤澤生物制藥有限公司(Hepa Thera Bio.)則主要聚焦于肝病領域,通過自研和License-in相結合的模式快速建立自己的產品線。在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方面,星曜坤澤通過License-in和聯合開發,引入了一個小干擾RNA產品和乙肝表面抗原中和抗體。目前兩個產品都已經進入CMC階段,有望在2022年開始臨床試驗的研究工作,并探索聯合用藥的可能,為慢性乙肝病人提供更多的臨床選擇。另外公司也積極拓展在NASH等其他肝病領域的技術和產品。
事件三:合成生物學公司恩和生物Bota Bio 獲紅杉中國領投超1億美元B輪融資加速生物基產品高效設計與規模化生產工業合成生物技術公司恩和生物(Bota Biosciences,簡稱“恩和生物Bota Bio”)宣布完成超 1 億美元的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招銀國際資本及前輪投資人經緯中國、夏爾巴投資、源碼資本、五源資本、美團等跟投。至此,Bota Bio 的融資總額超 1.45 億美元,創下亞洲合成生物學領域融資速度及融資規模紀錄。Bota Bio 創立于2019年,致力于為傳統化工制造產業開拓新的技術路徑,通過高效環保的方式生產可持續的生物基產品。Bota Bio的創始團隊具有深厚的生物基產品研發、規模化生產及市場化經驗。公司已初步建成高度集成的自動化技術平臺Bota Freeway,可高速推進多個產品管線并行研發。(向下滑動查看)
點石觀點:合成生物學,作為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被發現于21世紀初期,被喻為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的第三次革命。當前,基因測序、 基因編輯和基因合成技術的進步是合成生物學近年來能夠取得突破的關鍵。合成生物學制造化學品本質是利用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合成目標化學品。生化反應采用酶做催化劑,相較于普通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酶具有效率高、產率高、專一性強、反應條件溫和等特點。預計未來 10-20 年與材料、化學品和能源相關的合成生物學市場將擁有 2000-3000 億美元的空間。
國外動態?·
事件一:DDR平臺Artios完成1.53億美元C輪融資
Artios Pharma Limited (Artios),一家領先的 DNA 損傷響應 (DDR) 公司,利用廣泛的基于 DDR 的平臺和小分子藥物發現能力來開發一種用于治療癌癥的多種候選產品管道,近期,宣布完成 1.53 億美元(1.1 億英鎊)的C 輪融資,以資助其有前途的臨床階段管道的進一步開發。(默克與Artios達成近10億美元多款DDR新藥開發合作)此次融資由 Omega Funds 和 TCG X 共同牽頭。其他投資者包括 Avidity Partners、Invus、Deep Track Capital、Sofinnova Partners、Tetragon Financial Group、RTW Investments LP、Soleus Capital、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 Capital、CaaS Capital Management 和 Schroders Capital。現有投資者 Arix Bioscience plc、SV Health Investors、Andera Partners、LSP(生命科學合作伙伴)、M Ventures、Pfizer Ventures、IP Group plc 和諾華風險基金,他們也繼續加持Artios。
事件二:華米科技240萬美元領投neuro42的A輪融資7月28日,華米科技(ZEPP.US)和美國醫療技術公司neuro42宣布,由華米科技領投240萬美元,助其順利完成A輪650萬美元融資。本輪融資將用于開發核磁共振和機器人技術,使醫生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診斷腦損傷并通過實時成像技術診療神經疾病。neuro42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的醫療技術公司,專注于腦診斷成像和腦手術中的圖像引導。該公司由一批成功企業家和醫療健康創新團隊創建,聚焦于研發具有便攜性、可用于手術中的核磁共振綜合平臺,并且結合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可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篩查、診斷和干預。該平臺擁有超過30項專利,以其新穎、易用和便攜性可大幅提升患者和醫生的診療體驗。
行業動態
?事件一?
國家醫保局:正制定若干措施加快“互聯網+”醫保支付政策落地7月26日獲悉,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6235號建議的答復中強調,正在制定“互聯網+”醫療服務補充協議范本,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落地。在有條件的統籌地區,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復診處方流轉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同時,2021年底基本建成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或將與人社、衛生健康、公安、稅務部門、醫院、藥店、銀行、商業保險公司等外部機構實現數據對接。
事件二?
國家衛健委發布《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管理指南(2021年版試行)》7月29日獲悉,國家衛健委發布《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管理指南(2021年版試行)》,適用于國家和省級衛生健康部門基于遴選疾病防治基本用藥、擬定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藥政策、加強藥品供應管理等決策目的,組織開展的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活動。評價主題主要包括國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藥、區域重要疾病防治基本用藥和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等,兼顧特殊用藥等其他主題。重點圍繞藥品使用與供應保障體系關鍵決策要素開展,聚焦臨床實際用藥問題及其涉及的藥物政策決策問題。
本周募資動態摘要
事件?
康龍化成投資君聯惠康基金,助投資早期和成長期醫療健康項目
7月27日,康龍化成公布,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拉薩君祺作為普通合伙人及37名其他有限合伙人訂立有限合伙協議,內容有關投資君聯惠康基金。君聯資本已獲委任為君聯惠康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君聯惠康基金的目標為通過投資醫療行業達到及實現資本增值。君聯惠康基金于2020年6月11日在中國成立,首次交割日為2020年10月22日,公司根據有限合伙協議作出的投資指公司及其他后續有限合伙人對君聯惠康基金作出的后續投資。君聯惠康基金重點投資運作主體在中國或與中國本土應用密切相關,并且具備快速成長潛力的早期和成長期醫療健康領域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創新藥及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及診斷技術、專業服務及數字醫療領域的項目。
免責聲明
相關內容基于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但本公司不保證該等信息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所含信息及資料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有權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閱讀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況下,本篇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無論是否已經明示或暗示,本報告不能作為道義的、責任的和法律的依據或者憑證。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文章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文章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轉發或引用本報告的任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