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醫美已成為一股新熱潮。
日前,偉思醫療在半年度報告表示將拓展醫療美容領域進行業務規劃和布局,并表示企業目前已完成射頻、激光等新增技術平臺核心功能的預研工作,且設計完成了射頻概念樣機并實現了基本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樂普也曾透露企業正運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和技術平臺,探索將業務拓展至醫美產業。去年6月,主打醫美以及女性健康等業務的樂普睿康問世,并推出玻尿酸、膠原蛋白醫美面膜以及含氫補水儀等醫美產品。
此股跨界熱潮并不限于醫療行業當中。據了解,2021年以來,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進軍醫美產業。其中包括蘇寧環球、恒大以及奧園美谷等房地產企業。特別是奧園美谷,跨界渴望最為強烈,今年6月企業便發布公告宣布將準備“全盤撇清”與醫美無關的業務。
千億“暴利”市場吸引企業入局
醫美賽道就真的如此吸引人么?
首先,醫美兼顧醫療屬性與消費屬性,“顏值經濟”的催速下,消費市場迅速擴張。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醫美市場以千億巨額起步,并且滲透率較低,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Frost&Sullivan數據統計,中國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美市場,2019年市場規模達1769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3115億元;目前,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僅為3.6%,遠低于日本(11%)、美國(16.6%)以及韓國(20.5%)等地區。
其次,醫美一直被業內譽為“暴利”行業之一,高毛利成為眾多企業入局的誘因。從行業利潤來說,醫美上游耗材原料毛利率較高,并且逐年增長。據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產商——華熙生物年報來看,2020年華熙生物原料業務毛利率為78.09%,同比增長1.97%;其中,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毛利率保持在90%左右。
自華熙生物2020年報
再者,對于業內來說,近年來整個醫療行業面臨著“洗牌”挑戰,醫美成為行業獲利新增點。這是由于國家推動藥品帶量采購、高值耗材帶量采購以及創新藥談判等措施,全部劍指藥品、耗材降價,行業利潤被壓縮,而處于醫保“灰色地帶”的醫美賽道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獲利空間。
與專門從事醫美的企業相比,跨界企業通常具有常年積累的行業先天優勢,由此在資金、供應鏈、品牌影響力以及相關資源的消費賦能上更“略勝一籌”。
高利潤數字背后也隱藏著高風險
盡管醫美行業看似“高毛利、高暴利”,并非所有的入局者都能分一杯羹。業內人士透露,醫美這個市場錢是有的,但是并不容易賺,中游線下醫美機構屬于重資產模式,業務競爭已經處于紅海。醫美行業八到九成利潤均被上游耗材原料供應商和下游獲客渠道兩個環節占據。
即使企業跨界立足于此,仍要面臨著“行業內卷”的風險。目前,醫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且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降低。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八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以及《關于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來整頓醫美“市場亂象”,加速行業出清,由此部分醫院以及醫美機構上游原料需求降低,導致行業陷入降價“陣痛期”。此外,在新冠疫情的席卷下更是“雪上加霜”。
種種影響,不少的醫美企業出現業績增長疲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就國內醫美龍頭之一昊海生科而言,自科創板上市不久后,昊海生科以10%的股價跌幅成為當時的科創板“破發第一股”;并且在去年期間,昊海生科營收僅2.42億元,同比下降19.45%。其中,玻尿酸業務在2020年期間同比減少28.47%。
不過,昊海生科為扭轉醫美業務的困境從而著力眼科領域,尤其針對角膜塑形鏡以及人工晶狀體這兩大“暴利”行業,以資金以及原材料的優勢頻頻投資并購國內外眾多眼科企業。目前眼科是昊海生科占比最大的業務板塊,其中人工晶狀體占據國內30%的市場份額,并且產業鏈覆蓋骨科及外科產品。
在一番努力之下,昊海生科得到了可觀的業績回報。昊海生科2021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昊海生科預計2021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2億~2.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92億~2.22億元,同比增長699.21%~808.19%;預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1億元~2.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2億元~2.32億元,同比增長2582.03%~2965.17%。
小結
總的來說,醫美產業上游原料耗材環節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和資質壁壘,主要考驗企業的研發實力、差異化的產品管線布局及市場培育能力,并且受到國家衛健委以及藥監局等部門監管,產業環節發展較為穩定,企業盈利能力以及產業競爭格局都較為良好,是醫美產業鏈中價值較集中的環節。
而醫美中下游服務環節整體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主要是由商務部和各地協會來把控,由此連鎖化、規范化程度不足,未來存在較大整合空間。
因此,醫美上游原料耗材產業發展潛力較高,也受到眾多資本青睞,醫療器械企業憑借行業優勢跨界醫美有望在未來市場上中占得一席之地。不過,跨界企業要深耕立足于此,仍需打好研發生產以及市場拓展等“持久戰”。
參考文章:
偉思醫療《南京偉思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度報告》
藍鯨財經《年內逾20家上市公司跨界醫美,競爭激烈“降溫”在即》
證券日報《醫美行業焦點問題凸顯 資本熱潮下規范發展亟待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