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冠脈支架之后,人工關節耗材集采也正式開啟。此前冠脈支架集采已執行近半年多,而本次集采已根據冠脈支架集采的實際執行情況有所調整和改進,對未來耗材控費政策指導意義重大。
8月13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采購平臺發布《關于公示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企業間關系的通知》,對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已申報產品系統企業間關系進行公示。
共涉及19家企業。公示的企業間關系包括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的,存在關聯關系的(含同一實際控制人、存在控股關系)。生產企業或申報企業存在關聯關系的,將在采購文件中做相應要求。
公示時間截止2021年8月16日17:00。要求相關企業高度重視企業間關系公示工作,公示期截止后,將不再受理異議。
此前(6月21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采購產品為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前者分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個系統,后者視為一個系統。采購周期為 2 年,自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申報價格包含各部件價格和伴隨服務費用,消毒費由醫療機構自行承擔。
根據已披露分組規則,據《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研報》分析認為,目前銷量高國產龍頭有望分到 A 組,若分到 A 組,則大概率中標。
同一產品系統按照醫療機構采購需求、企業供應能力、產品材質3個條件,分成 A、 B 兩組,進入A組需滿足三條件:
??
1)同一產品系統中企業產品在累計意向采購量前85%;
2)承諾滿足所有聯盟地市采購需求;
3)陶瓷-聚乙烯和合 金-聚乙烯髖關節產品具備高交聯聚乙烯材質。可見,銷量市占率較高的國產關節龍頭如愛康醫療(2019 年銷量市占率 18.3%)等有望分到 A 組。
??
分組成為集采關鍵,若國產產品分到A組,則中標概率明顯提高
??
規則規定 A 組不足 7 家時,滿足上述條件 2)和 3)企業按醫療機構意向采 購量從多到少依序遞補,補齊至 7 家。
??
在同一競價單元中,按企業競價比價,價格由低到高排序,確定入圍企業。若 A 組企業數量為 7-8 家,那么最少可 以只有 1 家落選,中標概率高,降價幅度有望相對較小。而若國產產品分到 A 組,憑借著相對進口品牌明顯的價格優勢,則有較大可能中標。
??
相較而言, B 組企業將明顯多于 A 組,且 B 組多數為國產企業,競爭更為激烈。因此,?《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研報》分析認為,能否入選 A 組將成為各企業本次集采成功與否的關鍵前提。
關節類耗材需求量大,集采勢在必行
目前關節領域國產化水平偏低,外資企業捷邁邦美、史賽克、強生、施樂輝占比74%,而國內人工關節銷售額最大的企業是威高骨科、愛康醫療、春立醫療三家上市公司。其中2020年威高骨科實現收入18.24億元,是國內企業龍頭。但國產總體明顯處于劣勢,集采將有利于關節領域龍頭企業快速占領國內市場份額。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50%的人患有骨關節炎,75歲以上人群中約有80%患有此病。根據唯醫骨科數據,2018年我國關節置換例數58.81萬臺,其中髖關節置換和膝關節置換分別為39.65萬臺(國產占53.91%)和19.16萬臺(國產市場份額小于30%)。
另外,據《中華骨科雜志》6月16日發表一篇題為《關節外科的未來》的論文中提到:2019年我國的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量已經超過了90萬例,且仍在以接近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
而目前國產人工關節價格從幾千元到萬余元不等,其中陶瓷髖關節(尤其是粉陶)價格較高。可見,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無疑對醫保基金造成了較大壓力。那么,人工關節被納入集采,也是勢在必行。
隨著集采的推進,可以預見,骨科耗材市場將迎大變局,對于企業來說,短期陣痛難免,要做的就是精確計算成本,做好以量換價的心理準備,后續更多地投入創新,并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