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態(tài)
神外前沿
圖1 蠶絲蛋白微針貼片用于腦膠質瘤治療的顱內多藥物遞送機制
據(jù)中科院官網和科技部網站消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所
陶虎研究員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外科
毛穎教授團隊合作,針對腦膠質瘤治療,開發(fā)出基于蠶絲蛋白的異質、異構、可降解微針貼片。
近日,這項研究成果以“Silk Microneedle Patch Capable of On-Demand Multidrug Delivery to the Brain for Glioblastoma Treatment”為題于2021年10月7日發(fā)表在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dv. Mater. 2021, 2106606)上。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計劃“從0到1”原始創(chuàng)新項目、上海市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計劃等相關研究計劃的支持。?
論文鏈接://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6606
據(jù)了解,該微針貼片可同時攜帶三種藥物,藥物的釋放順序和周期能夠匹配臨床用藥規(guī)范的差異性要求,具備術中快速止血、術后長期化療抑制腫瘤細胞、按需定時啟動靶向抑制血管生成等關鍵功能。
在切除腫瘤的手術過程中,將該貼片原位植入到瘤腔內,待其釋放藥物后可完全降解消失,無需二次手術取出,且降解產物不會引起免疫炎癥反應。
這種顱內局部給藥的方式不僅解決了血腦屏障對藥物分子的阻礙問題,還降低了常規(guī)全身大劑量給藥的毒副作用。在動物實驗中,與空白組和注射組相比,采用蠶絲蛋白載藥微針貼片的治療組有效抑制了腫瘤體積,顯著延長了小鼠生存時間。
在動物實驗中,采用蠶絲蛋白載藥微針貼片的治療組有效抑制了腫瘤體積,顯著延長了小鼠生存期。其中,與空白組和注射組相比,微針貼片治療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別提升了83%和41%。預示著蠶絲蛋白微針貼片在跨血腦屏障藥物遞送、多藥物局域協(xié)同作用、顱內腫瘤微環(huán)境調控等重大腦疾病診治的關鍵應用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圖2 異質異構蠶絲蛋白微針貼片可控緩釋藥物有效抑制腦膠質瘤
眾所周知,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6%,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2-15個月,在35-55歲人群主要死亡原因排名第三位,對人民生命健康危害極大。目前,最大化切除腫瘤,聯(lián)合術后的放化療是臨床治療腦膠質瘤的標準方案。然而,由于腦膠質瘤浸潤性生長的特點,腫瘤區(qū)域與周圍正常組織邊界模糊不清,致使無法完全切除腫瘤而易復發(fā)。并且,采用常規(guī)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時,由于血腦屏障的阻礙等原因,實際療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