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華為中國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華為與安必平在廣州簽署合作協議,安必平正式加入昇騰萬里合作伙伴計劃,同時還舉行了病理數據+算力生態合作的方案研討會。
消息稱,雙方將基于昇騰AI打造病理數據庫以及算力生態合作方案,包括基于昇思MindSpore的可信AI與可解釋AI方面的領先技術打造組織學AI病理診斷大模型,同時還將聯合打造自主創新、有競爭力的AI病理診斷解決方案,以此推進AI在醫療領域的產業化落地。
華為與安必平簽署合作協議?打造AI病理檢測解決方案
日前,華為與安必平簽署了合作協議,安必平正式加入昇騰萬里合作伙伴計劃。根據協議,安必平將成為昇騰AI生態的重要參與者和共建者,未來將攜手華為,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充分發揮安必平在腫瘤篩查及精準診斷領域以及深度服務醫院病理科的優勢,聯合打造有競爭力的病理數據庫及算力生態解決方案。此外,雙方還將在AI醫療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繁榮昇騰AI生態,共促產業創新發展。
?
華為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安必平則是國內病理診斷領域的引領者和開拓者。業內認為,雙方的合作將引領行業的深刻變革,為促進行業融合發展、AI賦能精準醫療、加強數字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廣東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邵春奎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在病理科的應用,起步要比影像學晚,具有數據量大、存儲難、結構復雜等特點,但AI在圖像識別方面的優勢,必將成為病理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
針對此次合作,華為昇騰計算業務副總裁田昆陽表示,昇騰AI產業生態是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構建的生態體系,聯合人工智能領域優秀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人工智能產業。在腫瘤篩查、病理診斷等醫療領域,華為與安必平能夠優勢互補,雙方將緊密結合,助推醫療診斷行業邁向智能化,以人工智能賦能社會發展與產業升級,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價值。?
“近幾年安必平精耕于病理四化建設與基層醫院病理科共建,發現病理醫生缺口和病理知識的匱乏是整個病理學科發展的障礙點。”安必平董事兼副總經理梁宗勝稱認為,“數字化的建設是解決系列問題之根,智能化是解決系列問題之本。”?
安必平是我國病理診斷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安必平是一家專注于腫瘤篩查與病理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服務,是國內病理診斷領域產品線最齊全、種類最豐富的生產企業之一。2020年,安必平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我國病理診斷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憑借自主品牌試劑和儀器的協同優勢、完善的營銷網絡及優質的服務體系,目前安必平已在多個省市建立病理醫學檢驗所,同時其產品已覆蓋全國近1800家醫療機構,其部分產品如下:
人乳頭瘤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免疫顯色試劑
安必平的免疫顯色試劑,包含先進的HRP多聚合技術形成的兔鼠通用型二抗檢測系統,其敏感性比一般的二抗高10到20倍,而背景染色沒有增強,操作一步到位,孵育時間短,多數情況下只需15到20分鐘;試劑盒中含有穩定的DAB色原和緩沖液,所配制的工作液在2-8°C可以穩定7天,室溫可以穩定4天,染色時間容易控制,顏色鮮明,不易出現背景。
免疫顯色試劑
熒光原位雜交自動處理儀
安必平熒光原位雜交自動處理儀(AUTO-FISH)利用自動化平臺進行試驗,用戶將樣本片放入樣本槽后,由設定或用戶自編輯計算機程序控制自動完成樣本的預處理(包括脫蠟、煮片、消化等)、變性/雜交、雜交后的洗滌過程,實現了FISH制片流程的自動化和標準化,能夠節省人力,實現技術質控。
在醫療器械領域活躍的IT巨頭不少,國外蘋果、谷歌等都有產品獲得FDA醫療器械認證,國內字節跳動、騰訊、阿里、美團、百度、小米等爭相入局。作為較早入局者,華為在醫療賽道里嘗試并不少,消費終端、醫院和醫療企業等都有布局,第一臺遠程5G動物手術以及人體手術都是由華為分別和聯通、移動合作完成。
憑借其5G技術優勢以及極大的研發投入,目前華為主要的醫療布局方向仍是定位于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及5G網絡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在監測領域,華為首款可以測量血壓的智能手表已在2021年12月獲批上市。此外,華為還突破了基于智能穿戴的體溫連續檢測技術,正在開展智能體溫的聯合研究,實現體溫異常篩查。
2021年7月,華為方面稱正在進行冠心病智能篩查與預警的聯合研究,借助華為智能手表心電采集能力,融合 PPG、ACC 數據實現冠心病智能篩查與預警,幫助消費者主動管理健康。
具體病理監測領域,早在2019年6月,華為就曾與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聯合宣布,雙方在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應用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出精準、高效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
據悉,華為與金域醫學病理專家團隊的合作,是首次基于病理形態學,通過深度學習的技術,以病理專家的診斷標準訓練出精準、高效的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該模型在排陰率高于60%的基礎上,陰性片判讀的正確率高于99%。同時,陽性病變的檢出率也超過99.9%。這是目前國際已公布的國內外AI輔助宮頸癌篩查的最高水平。
數字病理這一概念最早在1986年提出,是指通過全自動顯微鏡或光學放大系統掃描采集得到高分辨數字圖像,再應用計算機對得到的圖像自動進行高精度多視野無縫隙拼接和處理,從而獲得優質可視化數據,應用于病理學的各個領域。數字病理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病理診斷的模式,是一項偉大的創新。?
最初,在2010年代初期出現的小規模數字化病理切片,主要用于鑒定腫瘤組織中的生物標志物;2017年,首臺數字切片圖像掃描儀投入商用,將原本塵封于架子上的病理切片數據收集起來,轉化為豐富且有價值的數字信息。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AI軟件開發逐漸成為數字病理的發展重心,許多機構推出相應的數字病理解決方案。?
AI系統可大量減少病理醫生的工作量。在傳統病理讀片情況下,病變所占面積常常小于1%,病理醫生需要將精力花在成百上千萬像素點的陰性范圍內。如果病理AI系統投入臨床使用,在保證100%靈敏度的條件下,能夠減少病理醫生65-75%的無謂讀片工作,而臨床醫生只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可疑位點即可。
?此外病理診斷本身也有其特殊性,即病理是臨床診斷的“金標準”和治療方案的基礎。因此,數字病理的本質不應僅僅著眼于病理切片結果解讀的數字化,更重要的是通過AI技術,為醫院、實驗室、病理醫師乃至醫藥企業帶來更多新視角。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病理學市場規模達30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24億元),預計到2024年增長到444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6.1%。其中全球數字病理學市場規模2019年為7.676億美元。主要應用市場集中在醫院端,以采用數字掃描技術以加快診斷速度并提高患者依從性。其中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我國病理行業的潛在市場超400億元,其中組織病理市場規模20-30億元;細胞病理主要應用于宮頸癌篩查,加之外周血、尿細胞、胸腹水、腦脊液等,市場估計已超300億;免疫組化病理潛在市場空間超40億,分子病理潛在檢驗空間超50億元。
隨著現代計算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病理診斷正逐步升級為數字病理診斷,這項新技術不僅能夠以迅速、標準化的方式處理醫學影像,在醫院的診斷、數據儲存和共享、科研、會議、教學,以及第三方診斷機構的病理會診中逐漸嶄露頭角,潛力巨大。
可以說,數字病理產業已經成為解放更多醫療資源的關鍵突破口,被人工智能技術加持后的數字病理解決方案或將引領行業變革。目前,除華為外,西門子、江豐生物、帝麥克斯醫療、蘭丁股份等國內外企業已經紛紛在該賽道布局。
病理AI的問世將有效的解決我國病理醫生短缺的問題,滿足基層的病理診斷需求。臨床病理大數據平臺以及AI算法開發優勢是病理AI企業搶占市場并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核心能力。同時,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人工智能被列入國家發展戰略,人工智能+醫療成為新技術結合傳統產業的重點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