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施樂輝(Smith+Nephew)位于馬來西亞檳城峇都加灣工業園制造工廠開幕,該工廠投資額超過 1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7億元),將主要支持公司的骨科業務,預計該業務將支持其在亞太地區強勁增長。
據了解,該工廠是施樂輝在東南亞的第一家制造工廠,占地約 23,225.76 平方米,于 2020 年 3 月開始建設,并于2021年完成,未來幾年將在制造、工程和供應鏈方面創造多達800個新的本地工作崗位;首批產品預計于今年7月產出。
施樂輝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Thomas James Smith的家族企業,他于1856年在英國赫爾開設了一家小藥店,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1896年他去世后,他的侄子Horatio Nelson Smith接管了企業的管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天后,Horatio Nelson Smith(公司創始人T. J Smith的侄子)在倫敦會見了法國總統的特使。公司因此獲得了一份在5個月內為法軍提供價值35萬英鎊外科手術和戰地敷料的供貨合同。
到20世紀90年代末,施樂輝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醫療集團,業務遍及全球,包括各種醫療設備、個人護理產品和傳統、開創性的傷口護理治療。1998年,施樂輝宣布進行重大重組,將管理層的注意力和投資集中在三個業務部門--傷口管理、內窺鏡和骨科--這些為業務部門提供了業務發展和契機。
施樂輝于1937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并上市,1999年集團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施樂輝成為英國FTSE-100成員。這意味著施樂輝被列入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值最高的100家公司。
目前,施樂輝在32個國家設有辦事處,現擁有約1.5萬名員工,產品市場分布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公司產品主要覆蓋骨科關節重建、先進傷口管理、運動醫學和創傷四大領域,占據運動醫學領域重要地位。
2022年4月28日,公司公布了其Q1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公司收入 13.06 億美元(2021 年:12.64 億美元),在報告的基礎上增長 3.3%(包括 -2.6% 的貨幣影響),在基礎基礎上增長 5.9%。
其中運動醫學與耳鼻喉業務營收同比+8.6%;先進傷口管理收入營收同比+8.0%;骨科收入同比+2.6%。由于受新冠奧密克戎逐步恢復的影響,手術量有所復蘇,成熟市場收入增長 4.1%。新興市場基本收入增長 14.3%,印度、中東和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骨科業務中,膝關節植入方面Q1營收2.31 億美元,同比+9.3%,是施樂輝占比第一大的骨科業務。髖關節植入營收1.49億美元,同比-3.3%,出現了小幅下降趨勢。創傷與四肢業務營收1.41億美元,同比-5.4%;其他重建業務營收0.2億美元營收,同比-20.6%,營收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跌。
6 月 28 日,施樂輝宣布位于馬來西亞檳城峇都加灣工業園新開設的高科技制造工廠開幕。該工廠占地 250,000 平方英尺、投資額超過 1 億美元的,于 2020 年 3 月開始建設,并于2021年完成。將主要支持施樂輝的骨科業務,預計該業務將在亞太地區強勁增長。未來幾年將在制造、工程和供應鏈領域創造多達 800 個新的本地工作崗位。
對此,施樂輝首席執行官 Deepak Nath 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在馬來西亞開設這家新的制造工廠,這代表了我們對亞太地區、馬來西亞、我們的客戶及其患者的承諾。這也是我們增長戰略的關鍵部分,提高效率和復原力,并支持我們無限生命的目標,以便該地區及其他地區的患者能夠充分恢復生活。”
面對快速增長的亞太醫療器械市場,近年來已有很多醫械巨頭也開始不斷在東南亞地區設立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等加大布局,除了施樂輝之外之外還有西門子、GE、飛利浦、美敦力等等廠商均進行了布局。
據悉,施樂輝是唯一一家同時提供完全和部分非骨水泥膝關節植入物的醫療器械公司,公司還布局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曾在2020年推出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Cori,并且在2020年7月通過FDA審核,正式于美國上市。
在2021年美國骨科醫師學會 (AAOS)上施樂輝更是展現了重大改進后的Cori,Cori可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和單室膝關節置換術,相比以往的同類產品,Cori的工作效率更高,手術速度更快。
施樂輝公司曾表示CORI手術系統是當今市場上最小、最便攜和價格合理的機器人系統之一。CORI系統與其他機器人系統不同,其使用無圖像智能映射來構建手術中患者特定的解剖結構3D模型,從而減少了與術前CT成像的時間、成本和輻射暴露。在此基礎上,該公司推出了Real Intelligence數字手術解決方案套件。
RI.INSIGHTS 于去年在有限的基礎上推出,是第一個旨在使骨科醫生能夠與全球用戶對機器人手術經驗進行基準測試的平臺,以優化手術計劃并改善患者報告的結果測量 (PROM)。RI.INSIGHTS 收集匿名的術中數據,然后通過安全數據門戶呈現外科醫生病例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獨立的術后患者結果進行審查,使外科醫生能夠從他們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程序中獲得并輕松應用洞察力。
6月30日,公司CORI手術系統再次迎來重大進展,即首例使用 LEGION CONCELOC 無水泥全膝關節系統的機器人輔助手術順利完成,該手術由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專門從事成人髖關節和膝關節重建手術的骨科醫生Cyna Khalily博士實施。
LEGION CONCELOC無骨水泥全膝關節系統是施樂輝2021年推出的新產品,其獨特的設計解決了無骨水泥全膝關節的關鍵問題,不對稱的骨架旨在提供即時的旋轉穩定性,而CONCELOC高級多孔鈦的專利3D打印技術結構則優化其多孔結構,以促進骨質增生。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涌現與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醫療器械行業的增長潛力被進一步激發。從全球細分市場規模來看,骨科醫療器械行業仍為第四大市場。而骨科器械主要用于骨科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包括骨科手術器械和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兩大類。
其中,骨科植入醫療器械一般也被稱為骨科植入耗材,是最主要的骨科產品。骨科耗材是指用于人體骨骼及相關軟組織的替代、修復、補充及填充的一大類植入物、手術耗材的統稱。因為長期植入人體,對人體的生命和健康有著重大影響,一般屬于三類植入耗材,并且價值相對較高,是高值醫用耗材。
根據研究機構EvaluateMedTech預測,骨科醫療市場規模約365億美元,并保持著3.7%速度持續增長,在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471億美元。
該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其中強生DePuy Synthes、史賽克、捷邁邦美、美敦力和施樂輝等五巨頭占據了全球大部分市場。從2021年營收強生DePuy Synthes 依舊是骨科領域第一的霸主,骨科四大業務實現全線增長。
從國內來看,基于龐大的人口基數、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和醫療需求不斷上漲,我國骨科醫療器械市場增長迅速。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的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16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08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7.03%高于全球市場整體的增長速度。
骨科五巨頭2022年Q1醫療器械業務及骨科業務營收
不久前骨科巨頭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相繼披露,其中強生骨科營收21.88億美元,同比+3.5%,穩居榜首,史賽克第一季度凈銷售額為18.52億美元,位居第二,捷邁邦美2022年Q1總營收持續經營的凈銷售額為16.6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9%,超出公司原有預期。
相比強生DePuy Synthes、史賽克、捷邁邦美和美敦力,施樂輝則稍顯落后,其2022第一季度骨科營業額5.41億美元,同期增長0.3%,其中只有膝關節植入保持較大幅度的正增長,髖關節植入、創傷與四肢以及其他重建部分同期皆有不同程度的下跌。